1972年中華民國和日本斷交,台灣和日本分別成立「亞東關係協會」和公益財團法人「日本交流協會」(Japan Interchange Association),經過44年外交努力,日本宣佈將在2017年1月1日變更為公益財團法人「日本台灣交流協會」(Japan-Taiwan Exchange Association)。
我國與日本斷交後,日方於1972年12月1日設立「交流協會」,取代邦交時的「駐中華民國日本國大使館」的功能,我國也成立「亞東關係協會」為對口單位,作為兩國間事務溝通與互動平台,繼續雙邊經貿、文化交流、技術合作等非政府間實務關係。1972年12月26日台日簽署「互設駐外辦事處協議書」,「亞東關係協會」陸續在東京、大阪、福岡、橫濱、那霸、札幌六地設立辦事處,「交流協會」在台北、高雄兩地設立辦事處。
亞協為內政部登記之人民團體,實質上由外交部及經濟部派員組成,執行外交部對日相關業務。外交部為推動亞協法制化,在2011年11月14日修正組織法條文,除維持亞協為人民團體地位外,並依該法條委託亞協辦理日本相關事務,確立外交部與亞協間「委託」與「受委託」之相互關係。
日本交流協會與日本政府密切合作,與無外交關係之台灣處理各種實務關係之業務。進行日本僑民保護,發給簽證,進行經濟與文化交流以及各項學術交流等,在台灣辦理類似日本駐外使領館之業務。因公益法人相關三法通過,於2012年4月1日改制為公益財團法人。
對此外交部回應指出,新名稱明確反映該協會在台工作的實質內涵,印證台日關係持續朝向正面發展,外交部對此表示歡迎,相信台日雙方在既有的良好基礎上,繼續深化各領域互利互惠合作關係。
外交部指出,日本是我國第3大貿易夥伴,我國是日本第4大貿易夥伴,2015年雙方貿易總額達579億美元;近年台日關係密切,雙邊往來日益頻繁,去年台日互訪高達530萬人次,今年應可再創新高,突破600萬人次。[記者 黎明曉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