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太極門師徒在美國加州帕薩迪納市政廳前百年廣場舉辦國際良心日慶祝活動。
太極門掌門人暨聯合國NGO世界公民總會副主席洪道子博士致詞表示,愛與良心的和平文化,是現今生活中最能融合多樣性文化、最能促進世人彼此對話,以及共存共榮的優質文化。並呼籲,以愛與和平的文化為基礎,輔以良心教育為根本,人人在正向的思維中,尊重他人,包容不同的文化,進而創造永續生命的價值。
前輔仁大學藝術學院院長暨前臺北教育大學教務長方銘健教授以彈奏知名古典音樂「愛的羅曼史」的一小段旋律作為開場。分享這曲子的背景,以及當時經過二次大戰折磨後的歐洲人對這曲子感觸非常深,體會到對和平的渴望,對愛的追求。各種情感透過藝術上的表達,更能感化人心,讓人更珍惜愛與和平的可貴。
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張延廷認為,世界上各國家、民族、族群都有獨特的文化,應該互相尊重、學習。文化的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豐富之處,而良心文化在政治、社會、教育等各個領域普及,則能夠建立和平、包容、互助的社會。
文化的多樣性 是世界的財富
教育研究者齊修心表示,文化多樣性不僅在弭平文化之間的差距,也在於實現世界的和平與穩定。由於文化對立所引發的衝突可能造成人權和文化的危機,而良心與文化的結合則是化解這些危機的關鍵。洪道子博士身體力行實踐愛與和平的故事,以及對世界的影響,更證實良心文化在實踐和平與和諧方面的重要性。期盼各國領導者都能響應聯合國《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的精神,落實「文化的多樣性,就是世界的財富」。
台灣基督教福利會研發中心周玲朱主任強調古蹟活化與保存是環境教育的重要項目,指出聯合國將文化資產放入SDGs永續發展目標,文化資產是全球永續的核心,期望能結合更多社區參與,重視綠色工法與環境維護,從而帶動空間的活化,達到促進地方經濟活絡,讓在地文化創新變成社會的發電機。
藝術家楊慧蓁認為藝術是沒有距離、沒有語言隔閡的障礙,促進跨國文化的交流與合作,讓更多人了解並欣賞不同文化的美。透過教育可讓人知道世界是廣闊的,對於眼前所見的政治亂象或民族仇恨,都能因此而有更開闊的心。
行銷經理Juni Hung提到日本、中國、台灣和新加坡等地的文化衝突和差異,以及曾在工作中受到種族歧視的傷害,但她以一種寬容和包容的心態去對待,並呼籲世人應該用更大的心去包容這個世界,不應該帶著舊有的偏見去對待他人。在2023年跟著洪博士到印度參加全球首席大法官國際會議,更加深要宣揚愛與和平,人人皆平等的信念。
退休紡織界高階經理人John Lou提到德國以高品質、追求卓越聞名,這源於師徒制度的精神和對工藝的追求。德國人對歷史的反省和勇氣,特別是梅克爾的難民政策展現了德國人的人道精神。呼籲台灣人應反省自身歷史,實現轉型正義,並希望政府能正視太極門所受到的迫害,以恢復台灣的民主形象。
文化是國家的根本,也是國家的軟實力。2003年8月17日時任立法委員鄭逢時在全國運動博覽會看完太極門文化展演之後,有感而發的表示:「我們政府更應該來鼓勵文化的傳承,就是文化不能斷,文化一斷,根就斷了。我們民族的脈絡不能斷,所以我想太極門能夠做這樣的事情,是文化的傳承。」現今文化權已是普世人權,不但各國政府應予以維護,國際之間多元文化的並存及互相尊重,更是促進和平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