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救疫情 誠實現光明(3)-秉持良心誠實防疫 保護自己保護他人

面對來勢洶洶的變種病毒,身在第一線的小兒科醫師陳幸津強調,因為變種病毒在病患身上的載量相當高,所以口罩戴好戴滿很重要,有縫隙會讓病毒增加入侵的機會,綁帶打結或邊緣用實驗膠帶貼好,都是好方法。除了勤洗手、戴口罩、避免碰觸眼口鼻之外,很重要的是絕對要減少人與人的接觸,謹守盡量待在家的原則,保護好自己也是保護他人。

近日接種疫苗的話題超夯,很多民眾關心自己是否適合施打疫苗以及需要注意哪些事項,陳幸津強調,施打疫苗後最常產生的副作用為注射部位腫痛、疲倦、頭痛、肌肉痠痛、發燒等,這些症狀大多持續1-2天就緩解,但也有人症狀輕微,因個人體質而異。但須注意兩種嚴重的副作用:第一、血栓的問題:依據調查,全球產生血栓的機率約為10萬~100萬分之1,相當於中樂透大獎的機率;第二、過敏性休克:是一種異於一般過敏體質的反應,在施打疫苗後才發生的嚴重過敏反應,症狀為施打後30分鐘內發生休克、呼吸困難或心跳停止,所以施打後應留在當地觀察30分鐘,有狀況立刻就醫。

至於是否適合接種新冠疫苗,陳幸津提出以下建議:一、施打第一劑疫苗時產生嚴重過敏性休克者,不適合再接種第二劑;二、目前疫苗大多適合18歲以上施打,16歲以上者只有輝瑞-BNT疫苗可以施打,12-15歲尚在臨床試驗中;三、孕婦/哺乳者,接種疫苗建議使用mRNA疫苗;四、任何對聚乙二醇(PEG,是指兩種mRNA疫苗的組成部分)過敏的人不適合接種;五、對疫苗任何成分有嚴重過敏史的人(如過敏性休克)不適合接種;六、癌症病人是新冠肺炎(COVID-19)容易轉重症的高危險群,正在做化療的病人先不要接種。

陳幸津指出,病毒變種瞬息萬變速度很快,所以沒有絕對百分百預防感染的疫苗,即使打了疫苗仍要小心防範。人類要對抗COVID-19浩劫,除了開發疫苗和藥物之外,更需要人人秉持良心,共同做到誠實防疫,才能終止不斷循環的疫情。

 

靜心轉念生智慧 超前啟動居家工作新模式

擔任企業財務主管的陳淑娟表示,很慶幸公司已提前部署,電腦網路都完備,當公司防疫群組宣布遠距上班的訊息,大家很快就能上線並且就定位。然而充滿考驗的是當大家分散工作地點時,如何讓流程一樣順暢有效率?陳淑娟頓時感受到蠟燭三頭燒,電話響不停,「我一邊要應付部屬提出來的種種問題,一邊有其他部門的主管打來要溝通,自己的主管也來電關切……。」下班時間到了,她才發現一整天都在開會,該做的事情一件也沒做,心中不免著急煩躁起來。

在太極門練氣修心多年,陳淑娟養成每天練功反省的習慣,從這當中她察覺到自己的負面念頭,以及個性急躁的缺點。「師父常提醒弟子要心靜才能生智慧,我想這樣的生活型態還要持續好一段時間,必須花點時間把流程規劃清楚。」「趁機檢視一下流程中哪些可以再優化得更有效率,也是一件好事。」凡事起頭難,藉此機會調整過往無法改變的問題,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她轉換了心境之後,心裡篤定許多,重新調整自己的腳步,也適時提醒同事們彼此幫忙,共同解決問題,果然流程順暢許多。

開設音樂才藝班的簡君芳,也因為這波疫情受到了影響,若繼續開業,學生、家長及老師們的安全如何把關?若停課,補習班的收入及老師們的生計,如何承擔?她想到她的師父提醒面對危機要靜心思考、勇敢承擔,重要的是秉持良心。於是用最快的速度在教育局尚未公告停課時,補習班就先停課了,並引導學生展開自學,透過網路關心學生和家長的狀況,也運用道館平時教導視訊的方式,順利把音樂教學轉換成視訊上課。

開業21年來,第一次面臨需要停業,而且是非自願的情況,簡君芳表示原本內心是沮喪害怕的,不僅生計受影響,生活也頓失重心。還好每天練功打坐,讓心慢慢安頓下來,有很多反思的機會,而師父的叮嚀打氣,讓她在面對危機和恐懼時,能夠有智慧的處理。轉個念之後,這是老天爺讓她可以好好休息的機會,孩子也都回家自學,一家人把握難得宅在家的幸福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