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入學變革 逾半民眾支持考完再招、一次分發
110學年度大學招生及入學考試即將變革,大學招聯會預計年底要公布新制。
110學年度大學招生及入學考試即將變革,大學招聯會預計年底要公布新制。
歷經十多年研議,國立清華大學與新竹教育大學合併案終獲行政院、教育部審核同意,11月1日正式合併為「國立清華大學」,106學年起合併招生。兩校合併後,期望能營造更多元學術環境,發揮「跨領域創新提升學術及教育競爭力」、「提升十二年國教師資成效」、「資源整合強化」、「提升社會貢獻」等四大合校效益。
為協助青年適才適性發展,提供學生職業探索的機會,教育部推動「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案,未來高中職應屆畢業生若選擇先進入職場,政府將每月補助1萬元,至多3年,計畫期滿可全數領回36萬,做為青年就學、就業或創業準備金,計畫明年8月啟動,目前高中職三年級學生為首批適用對象。
台北市105年首度辦理高中職優先免試入學,參與的59所高中職提供招生名額5%至15%給優免,總共釋出3469個名額。因報到率超過9成,台北市教育局決定106學年度將擴大辦理,招生名額上限從15%提高至20%,預計增為4600人,備取人數也會增加。
針對「教師退休年齡延至65歲」方案,將提交年金改革委員會討論,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5日至教育部陳情,表態反對,全教產表示,此方案將嚴重阻礙教育現場的人才活水流動,影響孩子學習品質。
台灣參加今年第12屆烏克蘭發明展,奪得28金17銀5銅之亮眼成績。其中,環球科大企管所研究生陳彥廷,出生就罹患俗稱「玻璃娃娃」罕見疾病。因一場車禍,驚覺身障者與車爭道時容易發生危險。因此研發出App結合手機感應裝置的「主動式警告系統」,首次參賽即獲得今年烏克蘭發明展金牌及特別獎。
遠見雜誌29日公布「台灣最佳大學排名」,台大、成大、清大、交大佔據前4名。北醫、長庚兩所私校挺進前10,前30所大學中,私校就佔了14所。
由台大、台師大及台科大三校所組成的「台灣大學系統聯盟」,12日正式掛牌成立,會中並宣布聯盟將於今年10月前進東南亞招生,106學年度預計招收278名優秀外籍生。
有「特技之父」稱號的台灣國寶級特技大師李棠華日前辭世,享壽91歲。文化部鄭麗君對李棠華老師辭世深感難過,新象創作劇團也在臉書發文悼念。
成立超過半世紀、全美最大營利性教育機構之一ITT(ITT Technical Institute)技術學院,6日突然宣布關閉全美38州、超過130所的分校,受影響師生高達5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