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稅追追追》您知道 台灣國庫有個「無中生有的聚寶盆」嗎?(2)

 

許多人迫於財務壓力與現實考量下,只好選擇與稅務單位協商「多少繳一點」。稅捐單位常態如法炮製違法徵稅,結果可比傳說中的聚寶盆,讓國庫的錢財隨時可以無中生有,要撈多少就有多少!但是錢財真正來源,卻都是從無辜百姓的荷包中掠奪,造成連年鉅額超徵稅款,無形中鯨吞蠶食了國家的經濟動能命脈。有名的四大港商,就是因為不滿稅務單位曲解法令要他們多繳臺幣5億元的稅金,憤而退出我國市場,讓國庫不僅真正合法的實質稅收減少,更影響人民的就業機會,實在得不償失。

而超徵的另個元兇就是行政執行署,因行政執行署與財政部財稅官員可多領取稅務獎勵金一樣,執行職責本份的公務,卻有額外的執行效獎金可領,因此許多稅務員不管人民是否惡意漏稅,一律開出高額倍數的罰款;而行政執行署對有疑慮的案子,依法雖可以依職權暫停執行,但因為有執行、就有獎金,許多執行官為了賺越多獎金,當然想盡辦法超額查封拍賣,更不會看見納稅人的冤屈。

就像陳青旭案,只為了1.8萬元的交通罰款,執行署就將他現值250萬元的房屋直接拍賣,讓陳青旭先生差點要跳海自盡,幸有學者聲援,監察院介入調查,發覺執行程序有嚴重瑕疵,才逼得行政執行署撤銷執行並返還;而屏東也發生法拍屋在點交當天,屋主為抗議執行不公,以不明方式引發氣爆自殺的案例,同時媒體也曾報導行政執行署常有超額查封的情形,可見我國行政執行的程序非常的草率,才會造成稅務冤案不斷發生;還是官員們故意草率執行,蓄意製造冤錯假案,得以提高執行績效,就有更多的獎金可領取了。

因此,沒有法源依據的稅務獎金及執行績效獎金,就像魔戒一樣,一旦沾染上了,人心就會被迷惑與扭曲,利用金錢的誘惑與魔力,驅使國稅局及行政執行署聯手違法徵稅,造成我國稅災戶哀鴻遍野。再者,財政部對歷年超徵稅款的用處與流向,始終都說不清楚,恐早淪為政府黑箱的大金脈了,而行政院長陳建仁此次學費補貼方案的財政來源說法,正好印證了就是運用超徵稅款做為補貼的事實,但他卻忽略了許多超徵都是違法取得的稅金,甚至造成了難以計數的稅務冤案。

我們倒是要問問行政院長,超徵的款項餘額,過往立院預算審查不都已經分配補貼完了嗎?怎麼還有餘額可以臨時挪用來補貼學費?您知道超徵款很多都是稅務冤案下的違法稅捐嗎?政府可以放任沒有法源依據的獎金預算,來激勵公務員濫稅嗎?這不就是變相鼓勵政府官員貪腐嗎?還請行政院長好好為百姓與台灣經濟著想,好好徹底改革法稅制度,台灣百姓的稅務人權才有實質的存在。

廣播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