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8

在全世界努力減少碳排放、發展乾淨能源的潮流中,氫能被認為是很有前途的綠色能源。「電催化水分解」是製造氫氣的主要方法之一,但其中關鍵反應的能量屏障較高,長期成為提升效率的最大挑戰。
國立中興大學研究團隊利用人工智慧機器學習演算法,結合電催化劑的合成技術,成功開發出新的「製程優化模型」,大幅提升水分解產氫的效率。這項研究成果已登上國際頂尖期刊《材料化學雜誌A》(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並且被選為當期的封面內頁文章。
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新材料:釩摻雜鎳鈷層狀雙氫氧化物(NiCoV LDHs),並利用人工智慧模型分析材料的組成、電解液濃度與合成溫度等條件,預測最佳的合成條件與反應環境。
結果顯示,在模型推算出的最佳條件下,這種材料的效率較原本最佳的實驗結果提升21.4%,而且模型預測結果與實驗驗證的誤差僅6.1%,表現出模型的高精準性。進一步的材料性質分析也發現,此種材料導電性更好,而且可以長時間穩定反應。
值得一提的是,此AI技術僅需不到五十組的實驗數據,即可預測接近一百萬組的實驗結果,相較於傳統的嘗試錯誤法,節省高達99%以上的時間與材料成本。陳志銘教授表示,這項技術不只加快新材料的研發,也能讓未來的科學家在設計能源材料時少做許多重複實驗。【記者 鄭昱庭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