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稅追追追》流浪法庭三十年 誰是下一個司法的受害人? 1

 

流浪法庭30年是怎樣的司法謬劇,讓三名老人打了二十多年的官司都還沒結束?是怎樣的官司,感動了資深記者辭去工作、放棄優渥的薪水,投入追查,而這一投入就是三年七個月?《流浪法庭30年》的司法故事,令人匪夷所思

68年2月28日爆發的「第一銀行押匯弊案」—這件在台灣司法史上訴訟時間最長的刑事案件,三名被告林泰治、柯芳澤、張國隆已是七十多歲的老人,歷經99位法官、更12審,官司仍沒有定讞。這三名老人曾是國家計畫栽培、前途看好的銀行主管,卻淪為「第一銀行 押匯弊案」的代罪羔 羊,大半輩子漂流在司法洪流中等待審判,一天天被司法啃噬掉生命的希望……

在走訪這三名老人後,卻越感到台灣司法的諸多問題,覺得應該要寫成一本書,最後變成用3年7個月寫成《司法無邊》出版。書中不僅寫林泰治、柯芳澤、張國隆這三名老人的故事,除了以感人的文筆,述說台灣司法如何毀了這三名老人的一生,也抽絲剝繭台灣司法的諸多弊端,在感性、理性中交織出動人的法律報導文學,《司法無邊》也因而入圍86年金鼎獎。巧合的是,在《司法無邊》榮獲金鼎獎入圍頒獎後的隔六天,這場官司終於三審定讞、三名老人獲判無罪確定。然而,繼續紀錄這三位老人爭取「冤獄賠償」的故事,更將《司法無邊》擴充到20多萬字的《流浪法庭30年!》。

最初接觸這三名老人,可是吃足了閉門羹。張國隆完全拒絕採訪,林泰治雖然勉強接受訪問,但常遇到問到一半、情緒爆發的尷尬情況,也只好離開、無功而返,直到四、五次採訪後,林泰治夫妻才願意卸下心防,「他們後來才說,因為之前沒有記者去採訪過,他們一直在猜是哪個單位派來的?是檢察官那邊、還是法官這邊?尤其,林泰治從看守所放出來後總會疑神疑鬼,在大馬路上常會東張西望,看有沒有人跟蹤他」,多年來司法審判的折磨,未定的「貪污」冤名,摧毀了這三個老人對人的信任。司法摧毀的,不僅是林泰治、柯芳澤、張國隆他們對人的信任,還有他們的家。

林泰治、柯芳澤、張國隆原本都是第一銀行中山分行的主管,案件爆發後,他們被收押後,家中頓失經濟支柱,除了張國隆的妻子在國小當老師有固定收入,林泰治的妻子、柯芳澤的妻子都當起保母,靠照顧別人的孩子賺錢養活自己的孩子,她們總是先把別人的孩子照顧好,才敢照顧自己的骨肉。一肩挑起全家的經濟重擔、又要照顧孩子已很辛苦,還要想辦法抽出時間趕去看守所面會丈夫,這一路更是折磨。誰是下一個司法的受害人?我們下集繼續分享。

廣播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