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官員因獎金的誘惑,漠視百姓的賦稅人權。政府難到要等百姓被逼得走投無路,像陳長文大律師告官抗議、或向媽祖攔路抗議、或等監察委員調查弊端,提出彈劾、糾舉案,才能讓政府重視人民的問題嗎?
政府舉辦稅務節目的為鼓勵稅務、關務官員士氣及加強租稅教育宣導,行政院長蘇貞昌曾出席稅務節慶祝暨表揚大會,受獎者值得鼓勵與重視;如果國家沒有財政就無法建設,但稅收要讓人民願意付出又不被抱怨,這是我們從業人員努力的目標。蘇院長說得真好,國家沒有財政哪來的建設?但卻常在媒體上看到,有關稅災戶的陳情案件,遠的不說最近基隆陳姓只為了交通違規未繳罰款1.8萬元,人民賴以生存唯一居所的祖厝卻遭拍賣。幸好經過各界聲援及監委調查,案情才逐漸逆轉。是否符合比例原則?有無侵害人民居住權?這都是值得我們探討的。
稅官一切以徵稅為目的,卻拿雞毛當令箭,不管殺傷力有多大,會不會影響經濟發展,只要能創造升官發財的手段在所不惜!君不見「烏龍稅單導致一上市公司和8家衛星公司倒閉,1600人失業」楊梅一家製銅、鋁金屬的上市公司,當時為該產業的全亞洲第二大公司,產品幾乎100%皆為外銷,按理外銷可退營業稅。有一次卻因製作過程中將一些下游材料回賣給8家衛星工廠,稅務員發現該公司與衛星工廠對開發票,「憑空想像」認定虛增營業額,因此連續1年不退稅,還把案子移送到調查站。但消息曝光後,銀行隨即抽銀根。這家楊梅的上市公司因此倒閉,8家衛星工廠也倒了,近1600個工人失業。事後證明是一場烏龍稅災,卻已經無法挽救這9大公司,損失多少就業機會?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當年在幼獅工業區,這幾家公司是全亞洲第二大製銅、鋁金屬公司,承攬100%外銷業務;無論白天、晚上都可見到三班制的上下班的人潮,周邊商機四處燈火通明夜未央,早餐車、麵包車、生煎包、滷肉飯、割包、肉圓、鹽酥雞、水果攤、蚵仔麵線、臭豆腐…,尤其華燈初上猶如夜市般熱鬧,擠得水洩不通,自從經歷烏龍稅災後,除1600人的工作權被剝奪了,更不幸的是靠著擺攤維持生計的幾十個攤販,也被波及了,如今再回到現場,只見一片漆黑的死城早已人去樓空,令人不勝唏噓!
前大法官許玉秀說,「國家給人民兩大痛苦,一個是剝皮,就是刑罰,另一個是拔毛,也就是課稅。一般人只要不犯罪就不會入獄被關,但課稅是大家都會遇到的問題。」當年黃任中的稅務官司還沒有打完,稅該不該繳都還沒確定,他最喜歡的古董、名畫、洋酒就已被賤價拍賣掉,人被管收,即使生病了也出不來,就這樣往生了!連前司法院院長黃少谷的兒子都慘遭政府如此對待,更何況一般的升斗小民。
前幾年美國商會白皮書針對臺灣稅制提出建言:「創造一個平等、友善的租稅環境,降低稅負成本之不確定性和爭議,對臺灣整體經濟及投資環境將更為有利」,此番益友諍言,我們捫心自問進步了多少?如果真有進步?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稅災戶,我們不禁要問,那些不依法行政的失職官員,卻仍當他的官,可是有人卻家破人亡或結束營業,應該要有所懲戒以儆效尤,才是值得財政長官在稅務節深思的。
要改善租稅環境吸引資金人才,必須要有廉能的稅官和合理的稅制,才能健全賦稅人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