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24

自今年2月,國台辦出台「31項惠台措施」後,為配合政策,各省市相繼推出實施細則,北京的50多項實施細則已進入最後核定階段,預計8月登場。
北京的50多項規劃,內容、面向涵蓋相當廣泛,主要以便利台胞在北京生活、就學、創業、就業等,主要聚焦在「便民」、「身分界定」的部分。對於「身分界定」部分,首鋼集團創業公社總經理鄭博宇分析人力、社保工作還得強化,尤其「五險一金」還不夠普及;由於廈門已視同台資為內資,所以台企關注的港澳台資、業態認可,這方面還有待界定。
受限於台胞到大陸繳稅一年即可買房,卻不能貸款,只能一次性支付,讓台商在北京難以置產,所以「便民」部分,鄭博宇認為購房創業貸款、辦卡便利性、台胞證補發等問題,都有待加強。關於這部分,上海則提出55項惠台措施,以海外人才居住證、提供公共租賃住房等,讓台商最為動心。
現任浙江省委副書記、寧波市委書記鄭柵潔積極響應,不僅一口氣推出80條實施細則,更提供上千職缺,讓寧波儼然成為新的台胞創業基地。
其他沿海省市,廈門推出「從生到死全包」的惠台60項,台商重鎮之一的溫州,也推出24條惠台措施,給台胞「同等待遇」;福建、江蘇等在文化、社會交流面,皆按地方發展,推出各項實惠政策。
主打金融合作的桂林,則在桂林市台辦牽線下,搭橋中國銀行桂林分行與桂林市台協舉行洽談會,以滿足台企融資需求。
話說各省市惠台措施看來是細則多且福利好,但能不能是塊咬在嘴裡的肉,成為台胞在大陸可持續發展條件,是台商們所熱切關心的議題,才不會使這股「惠台風」船過水無痕。【記者 成曉中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