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29
教育部今(29)日召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課程審議會審議大會,決議普通高中的文言文推薦選文,由國家教育研究院研修小組提出15篇推薦選文,其中《台灣通史序》因其內容涉及歧視原住民族,決議以《鹿港乘桴記》替換,其餘14篇不變。
根據10月15日課審大會決議,普通高中課綱文言文比例下修為35%至45%,推薦選文由原先規劃的20篇,降為15篇。推薦選文的原則,須依據原住民族教育法立法精神,兼顧不同文類和本土素材作品,依學習重點之5大類文本調整,增加兩性平權概念及女性作家選文,原則各時代最多3篇,且應與當代重要議題連結。
研修小組所提出的15篇推薦選文中,由連橫所寫的《台灣通史序》,內容提及「開山撫番」,引發歧視原住民族的爭議,最後決議替換。此外,《諫逐客書》及《鴻門宴》也被課審委員質疑與國際教育沒有連結,不過文章中頗能呼應弱國外交、國際人才流動議題,並與國家責任有關,最後被留下來。
推薦選文中依時代劃分為5個時期,其中台灣時期新增的2篇分別為《鹿港乘桴記》和《畫菊自序》,前者是日治初期的作品,由鹿港著名文人洪繻在所著,主要探索家鄉變遷的歷史,培養鄉土意識和連結在地情懷;後者是由出身雲林、日治時代至民初女作家張李德所作,講述女性在相夫教子之餘,進行自己的生涯規劃,頗能呼應當今時代趨勢。
此次課審大會決議通過的15篇選文分別是:(一)先秦時期:《燭之武退秦師》、《諫逐客書》及《大同與小康》。(二)、漢魏六朝時期:《鴻門宴》、《出師表》及《桃花源記》。(三)、唐宋時期:《師說》、《虯髯客傳》及《赤壁賦》。(四)、明清時期:《項脊軒志》、《晚遊六橋待月記》及《勞山道士》。(五)、台灣時期:《勸和論》、《鹿港乘桴記》及《畫菊自序》。【記者 舒潔靈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