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堰塞湖溢流 政院成立前進協調所協助

鑑於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水位持續升高,今(23)日上午可能發生溢流,影響範圍擴及花蓮萬榮鄉、光復鄉及鳳林鎮部分區域,行政院長卓榮泰今日上午前往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卓院長要求應變中心與地方政府隨時掌握最新狀況,落實通報機制,依照過去各項演練應變措施,逐步落實執行。

花蓮縣馬太鞍上游堰塞湖今天下午溢流,兩波洪峰如海嘯般沖進光復鄉市區。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表示,卓院長晚間已指示在花蓮光復鄉成立前進協調所,包括經濟部、環境部、陸軍等都進駐。

卓院長表示,此次樺加沙颱風為東部帶來豪大雨,馬太鞍溪堰塞湖目前水位距溢流口約2公尺,可能在今日中午前就會面臨溢流狀況,包括堰塞湖影響範圍萬榮鄉、光復鄉及鳳林鎮在內的1,837戶、8,500多人,多數採「垂直避難」方式,往住家2、3樓移動,或採依親方式,少數民眾則前往收容安置中心。

卓院長指出,昨日上午7時已發布紅色警戒,並持續發布細胞廣播簡訊提醒民眾依據政府指示採取避難措施。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各部會及花蓮縣政府過去幾天,持續加強觀測馬太鞍溪堰塞湖各種變化。7月26日堰塞湖形成後,包括農業部、內政部等相關部會均已加強水土監測工作,並召開多次會議研商應變對策,同時農業部於8月20日亦成立專案小組;此外,行政院政務會議也正式提出「馬太鞍溪堰塞湖應處報告」,內容包括自然匯流水量、豪大雨、各種地震模擬情境等研判分析,感謝農業部及內政部委託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及臺灣大學團隊進行相關水文、水利分析,以及溢流影響與未來因應作為等。

張惇涵秘書長補充說明中央地方因應馬太鞍溪堰塞湖可能溢流狀況之短、中、長期三大應變措施。在短期方面,花蓮縣政府已就光復鄉、萬榮鄉及鳳林鎮居民進行造冊,並預先進行疏散撤離工作,內政部也進行相關演練措施,感謝縣民朋友配合。在中期方面,馬太鞍溪堰塞湖滿水量約9,100 萬噸,相當於一個南化水庫的水量,考量目前周邊土質狀況,人車均無法通行,必須俟汛期過後,才有辦法以開通便道方式接近,以更瞭解後續相關工程施作可行性。【記者 林曉平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