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3日,適逢太極門人權案件最高法院判決無罪、無稅、無違反稅捐稽徵法屆滿18周年,由聯合國NGO世界公民總會、聯合國NGO世界公民總會台灣總會、太極門氣功養生學會共同主辦的「太極門人權案件平反18周年論壇:公平正義與司法背後的真相」於台灣大學應用力學館國際會議廳舉行。《WPN全民公審》線上直播節目「平反18周年,假案需要真平反」重現當天精華片段。
與會學者指出,太極門案從1996年12月19日發生至今已28年,雖然2007年7月13日最高法院判決確定無罪、無稅、無違反稅捐稽徵法,並確認敬師禮是贈與性質,依所得稅法第4條第17款屬免稅所得,但違法濫權官員對太極門師徒的迫害,並未因法院判決而停止。學者表示,經過學界多年質疑與研究,太極門案每一次討論都發現新的造假證據,28年來逐步揭露假起訴、假稅案的外殼,顯露出台灣司法與稅制問題的核心。整個案件從頭到尾沒有一項證據是真實的,完全是虛構的假案。
臺灣財經刑法研究學會理事長暨法稅改革聯盟發起人陳志龍直指,太極門案是一樁舉世罕見的「世界奇案」!他痛批,此案本質上是像美麗島事件的「政治事件」,目的在讓人民不敢再出來發聲。陳志龍強調,太極門的稅單根本是「假稅單」,台灣法治不應聽任此案繼續下去,淪為國際人權的恥辱。
真理大學法律系所主任暨法稅改革聯盟發起人吳景欽表示,侯寬仁還在檢察體系裡面,且竟已高升至法務部法醫研究所所長。吳景欽沉重指出,這種現象的「象徵意義」令人憂心,因為「會讓後輩(檢察官)以他為榜樣」,形成惡性循環。
吳景欽進一步剖析台灣檢察體系「自我檢討」機制的怪象。他舉例指出,北檢去(2024)年違反「偵查不公開」的檢討案件數達到歷史新高,但最終僅懲處職位最低的警察,檢察官卻無一人受懲戒。他直言,這種「自己檢討自己」的制度「完全沒有意義」,凸顯檢察體系內部存在嚴重問題,無法有效究責。吳景欽也引述日本冤罪案例,強調受害者不應漫長等待司法確定,而應「馬上就去告檢察官」,即時追究濫權責任,避免時效已過、抱憾終身。
法稅改革聯盟發起人暨仲裁人陳逸南指出,太極門案的發生有其特殊的時空背景,恰逢1996年大選後,檢察官羈押權轉移及行政訴訟法大幅修改之際。他感嘆台灣法治現狀,呼籲當初開立虛假稅單的稅務人員應出來自白、道歉,承認當時那個稅單開錯了,以政治手段解決這個政治案件,是解決太極門案最簡單的方法。
陳逸南沉痛表示,國際學者也認為太極門案是「政治案件」,並已致函前總統蔡英文,強調此案對台灣的國際人權形象造成嚴重傷害,可能讓台灣被視為「人權恥辱之地」。他更批判,《刑法》第124條枉法裁判罪、第125條濫權起訴罪及《行政執行法》等,都是「訓政時期留下來的法律」,這些過時的法條使得有問題的檢察官很難被究責,形成制度性的保護傘。
前高雄國稅局簡任稽核黃坤光揭露,太極門案的課稅方式完全違反經濟學與會計學原理。「完全沒有任何證據基礎,是憑空想像的虛構收入」。他嚴正指出,此案已明顯符合《刑法》第129條「公務員對於租稅明知不應徵收而徵收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要件,相關人員應負刑事責任。
專家強調,當前最重要的不只是平反太極門案,更須徹底改革司法與稅制,拔除制度漏洞與濫權惡習,避免冤案重演。正如馬丁·路德·金恩所言:「最大的悲劇不是壞人的囂張,而是好人的沉默。」唯有全民覺醒與行動,才能實現真正的法稅正義,讓台灣走向沒有稅災與司法迫害的未來。
【記者蔣台榮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