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總統教育獎 60名學生綻放生命光芒

總統教育奬以奮發向上、不畏困境、熱愛生命的學習精神為選拔標準,2025年獲獎學生名單22日由教育部公布,全國共推薦352人,經審慎初選,共有176人進入複選,再由學校教師與行政主管代表、學者專家、社會公正人士組成複審委員,赴各校實地訪視並推薦各組獲獎名單,最後提至總統教育獎委員會審議通過,共計大專組10名、高中組14名、國中組18名及國小組18名,合計60名學生獲得殊榮。

教育部指出,2025總統教育獎的推薦條件以能發揚高尚情懷,對社會風氣有良善影響足堪楷模者,或在各項領域具有特殊才能,出類拔萃者為標準進行評選。獲獎學生皆秉持力爭上游、熱愛學習的態度,在勤學之餘,積極改變生命中的困境,是全國人民學習的榜樣。

2025年總統教育獎預定7月4日於總統府舉行頒獎典禮,每位學生將獲頒獎狀、獎座,以及獎助學金,大專組每名新臺幣25萬元、高中組每名20萬元,國中組及國小組每名15萬元,予以表揚。此外,受推薦參加總統教育獎複審而未獲獎者,得由教育部擇優頒發奮發向上獎之獎狀一紙,及兩萬元,以資鼓勵。

教育部表示,總統教育獎的目的,是為鼓勵能發揮人性積極面,力爭上游,出類拔萃,具表率作用之大專及中小學生,以彰顯國家對學生優良品德的肯定。期望這些秉持正面積極、面對各種生活挑戰的生命教育故事,能分享傳遞正面熱力,共好互助溫馨社會,亦盼各界給予關懷與肯定。獲獎名單將同步公布於「總統教育獎」網站(https://pea.k12ea.gov.tw/ )。國教署未來將持續透過系列報導宣揚獲獎學生優異學習事蹟。

以下介紹蔡奕琳、林育夙、林佳勳等3位獲獎學生事蹟。

一、<從0開始──突破受限,成為帕運羽球國手>蔡奕琳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蔡奕琳同學罹患「軟骨發育不全症」,她原是美術科班出身,對體育毫無基礎,2019年因一場羽球趣味比賽讓奕琳對羽球產生興趣,並開始接受專業訓練,四個月後,她便在中國帕拉羽球公開賽中奪得混雙金牌。由於四肢較短,奕琳需採取更多策略與快速腳步彌補劣勢,但她相信「只要努力,沒有什麼做不到的」,身體的限制從未定義她,而是教會她用不同方式達成目標。

2023年,杭州亞帕運延續奕琳的夢想,她與搭檔在女子雙打奪得銀牌,單打取得第五名,隨後也在杜拜帕拉羽球公開賽中斬獲女子單打銅牌及雙打金牌,排名因此提升,接近帕運資格。2024年,她更成功取得巴黎帕運女子單打SH6級參賽資格,成為臺灣史上首位參賽的SH6級女子單打選手。

大學才接觸羽球的奕琳,從不會打球及不懂握拍,短短4年半就拿下亞帕運女雙銀牌以及帕運門票,足見奕琳是一位傑出的帕拉羽球運動員。 未來,她也希望持續突破極限,並鼓勵更多身心障礙者追求夢想,無論何種身份或何時開始,只要堅持不懈,每個人都能創造自己的光芒,奕琳不受限於先天的身體侷限,展現非凡的毅力與學習天賦,實為表率。

二、<用雙腳改寫命運劇本>林育夙(國立臺北商業大學)

林育夙於2015年曾獲總統教育獎,本次是二度獲獎。他出生於澎湖,天生沒有雙手,從小便以腳代手處理日常生活,從學走路開始,因為沒有雙手平衡或支撐,常摔得鼻青臉腫,需花費比常人多數倍的時間學習,但這些挑戰讓育夙逐漸學會解決問題並適應環境,這份獨立也讓他在高中畢業後,能離開澎湖,獨自到臺北追求學業和生活。

四歲時,育夙因脊椎側彎開始學游泳,起初只是為了健康,經過努力,他加入學校游泳隊,逐步參加比賽,高三時,首次參加全國身心障礙國民運動會,奪下兩金一銀,後來更在113年全國身心障礙國民運動會獲得了三金一銀,並且刷新兩項全國紀錄,育夙希望透過比賽,向社會證明身障者也能像一般人一樣站上運動舞臺。此外,繪畫則是育夙成長歷程中另一個重要的面向,幼時媽媽讓他用腳練習握筆,逐漸從塗鴉發展到素描、水墨、壓克力等創作,小六時便在澎湖舉辦個人畫展,是為創作里程碑。

育夙的生活態度是主動適應環境,而非期待環境為自己改變,他始終相信「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許多人對身障者存有「需要被照顧」的刻板印象,但如果能幫助身障者學會照顧自己,甚至融入社會,相信這才是真正消除對身障者傳統刻板印象並共創未來的關鍵。他以樂觀與自律持續訓練,也延緩病情,其不斷向上的生命力激勵師長與同儕,充分展現正向能量。

三、<失聰羽球技藝佳 海外揚名創功勳 >林佳勳(新北市立瑞芳高工) 

林佳勳出生於宜蘭羅東,他出生時診斷雙耳重度失聰,幾乎聽不到聲音,還診斷出過動和焦慮等症狀,使他的童年充滿挑戰,隨著年齡的增長,自己越來越感到被孤立,所幸在這段不易的過程中,家人始終是他最堅強的後盾。

佳勳第一次接觸羽毛球的時候,他雖聽不見球拍擊中羽球的聲音,但卻能感受那股瞬間的力量與快感,從那一天起,打羽球成為他人生的出口與夢想,在打球時他需要克服身體困難,靠視覺判斷球的位置與落點去練球,雖然難免會有低潮,但他總會想到電影《敗者為王》中的馬來西亞球王李宗偉,球王遇到挫折時,總是不懈努力、認真練球的精神深深感動並鼓勵著他。他每天放學後,留在球場揮拍練習,即使手磨出水泡,膝蓋撞出瘀青,仍堅持不懈,終進入專業訓練隊伍,入選亞太聽障運動會國手,代表臺灣參加2024世界聽障青年運動會。在全球矚目的賽事中,奪得羽球單打銀牌和混雙金牌,為國爭光。

佳勳經常參加公益活動,走進社區、特教班,用自己的故事,激勵身心障礙特教生,並陪伴失智老人、獨居老人和弱勢孩子。他夢想成為一名羽毛球教練,將自己的經驗和技藝傳授給更多孩子,尤其是像他一樣的聽障孩子,甚至想創建專屬的無障礙羽球學校。他從不自怨自艾,以堅強的毅力和專注力,面對生活和挑戰,獲選世界聽障羽球國手的表現,值得世界喝采。【記者 謝采耕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