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出席GCTF研習營 30國齊聚討論建立全社會韌性

賴清德總統今(4)天出席「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GCTF)全社會韌性建立、整備與應變研習營」指出,當前全球極端氣候、疫情、能源危機等挑戰不斷,威權主義擴張等。這些挑戰不分國界,也不是單一國家就能面對。臺灣有能力也有意願為全球的民主、和平、繁榮發展,做出更多貢獻,透過GCTF平台向世界分享經驗,並持續與更多國家合作。

總統指出,未來我們將繼續推進「結合中央地方力量,全面提升社會韌性」、「強化全民因應災害能力」及「發揮臺灣的強項,貢獻國際社會」等三項行動,打造一個更強韌的臺灣。

總統感謝美國、日本、澳洲、加拿大,四個GCTF的正式夥伴,過去幾年來,台灣透過GCTF,持續跟更多的國家合作,更共同因應各項新挑戰。

全球極端氣候、疫情、能源危機等挑戰,威權主義的擴張,也對愛好自由國家帶來嚴重威脅。這些挑戰都是不分國界,也絕對不是單一國家可以面對。

未來台灣會繼續推進三項行動:

第一,結合中央地方力量,全面提升社會韌性。

去年總統府成立了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這次GCTF研習營的議程,包括民力訓練、策略物資盤整、關鍵基礎設施維運等,要全面強化臺灣的國防、民生、災防與民主韌性。

我們需要整體國家的團結合作。去年在總統府進行了第一次由中央各部會聯合地方,並有民間觀察員在內的跨領域桌上推演,針對「高強度灰色地帶行動」、「瀕臨衝突狀態」,驗證政府的緊急應變能力。

未來將持續透過各項演習,提升中央和地方的合作效能,強化整體國家因應災害的量能。

第二,強化全民因應災害能力。

強化全社會韌性,必須讓民眾提升風險意識、了解如何因應災害,並且發展自救、互助、合作的能力。

感謝美國在台協會(AIT)自2021年起,與臺灣災難醫療隊發展協會,在臺灣各地推動「援手」計畫,現在已經升級為2.0,持續培訓更多民眾具備急救能力。

政府也積極推動「防災士」培訓,年齡層從11歲到89歲,並且持續擴大培訓的對象。

同時在全國的關鍵基礎設施,建置「臺灣民間自主緊急應變隊」(T-CERT),提升這些重要設施面對災害的自主應變能力;未來也將繼續精進與擴充民力培訓,讓民眾可以成為政府防救災的重要夥伴。

第三,發揮臺灣的強項,貢獻國際社會。

臺灣「防災士」的概念,是來自於「日本防災介助士」。

臺灣具有堅強的資通訊能力和先進科技,未來會持續建立更健全的資安防護體系,並擴大運用新興科技,精進國內安全的維護工作。【記者 林曉平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