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性座頭鯨創下遷徙紀錄跨越三大洋之旅

一項刊登在《皇家學會開放科學》(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期刊的最新研究揭示,一隻雄性座頭鯨在九年間橫越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總距離達1萬3千公公里,創下座頭鯨遷徙的新紀錄。研究人員推測,這頭雄鯨的遠行可能是受到尋求配偶與環境變化的驅動。

根據觀測記錄,這隻雄鯨於2013年首次被發現於哥倫比亞(Colombia)的太平洋沿岸繁殖區,並於2022年再次出現在印度洋桑吉巴(Zanzibar)海域。兩地最短直線距離超過1萬3千公里,然而實際遷徙路徑可能更長,打破了以往座頭鯨遷徙僅限高低緯度之間縱向移動的模式。

研究人員使用Happywhale網站的大量鯨魚影像資料,透過人工智慧技術確認了這隻雄鯨的身份。該網站蒐集了來自全球科學家和民間愛好者拍攝的鯨尾及鯨魚影像,成為研究座頭鯨行為的重要工具。研究團隊還根據其生殖器影像及在繁殖競爭中的活躍程度,確認這是一隻雄性座頭鯨。

研究者卡拉什尼科瓦(Ekaterina Kalashnikova)表示,這隻雄鯨的罕見遷徙可能受到多重因素影響,包括氣候變遷改變海洋食物分布,以及座頭鯨數量回升後群體內競爭加劇。這些挑戰可能迫使牠們探索新的覓食和繁殖地區,以適應快速變化的生態環境。這隻雄鯨的特殊行為,成為研究環境壓力如何影響動物遷徙模式的重要案例。

這次研究不僅是一項科學突破,還提醒人類更應關注海洋生態系統的健康與穩定。透過對座頭鯨的深入研究,科學家希望加強人類對海洋物種行為及其背後動力的理解,同時強調保護生物多樣性和減緩氣候變遷的迫切性。【記者  鄭昱庭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