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口推估「生不如死」 2039年老年占比超過30%、2070年剩不到1500萬人

台灣面臨少子化危機,人口結構拉警報,國發會今天(17日)公布「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24年至2070年)」,總人口數將從2024的2340萬人,到2070年將僅剩1497萬人,大幅減少844萬人。除了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2030年總人口開始低於2300萬人、年齡中位數為48.7歲;到了2039年,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將超過30%,顯示台灣未來長期少子高齡化現象將更趨明顯。

國發會每2年依據最新戶籍人口資料,更新不同生育情境下,未來約50年人口結構的可能發展。今天國發會委員會議提報最新2024-2070年人口推估結果,根據最新推估,假設未來每位婦女一生僅生育1名子女的中推估下,未來總人口持續下降,2024年全球約有1/4個國家或地區進入人口負成長,包含台灣、日本、韓國、中國及泰國等亞鄰國家。預估未來台灣總人口將從2024年的2340萬人,減少至2070年的1497萬人,減少844萬人;其中,0-14歲幼年人口減少171萬人,15-64歲青壯年人口減少920萬人,65歲以上老年人口則增加248萬人。

國發會指出,人口高齡化為已開發國家共同面臨的課題,2024年,全球已有40個國家和地區邁入超高齡社會,包括日本(2005年)、德國(2007年)、法國(2018年)等。預估台灣將於2025年加入此行列,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過20%。

國發會表示,2024年約有3成的國家和地區有人口紅利,包含台灣、中國、韓國、新加坡、泰國、越南、印尼等。預估台灣15-64歲工作年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率將於2028年低於2/3,人口紅利消失。上述其他國家亦將於未來20年面臨人口紅利消失課題。

國發會提醒,人口結構老化的議題將更嚴峻,因國人壽命延長,加上少子化影響,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率預估從2024年的19.2%,提高至2070年的46.5%;同期間,年齡中位數由45.1歲提高至62.4歲;與此同時,由原3.6名青壯年人口扶養每1名老年人口,減少為每1名青壯年人口即需扶養1名老人。

國發會表示,人口減少與高齡化雖將對經濟、社會帶來深遠影響,但也將成為推動產業升級轉型、發展創新經濟的新契機。國發會今天在會議中,偕同政委陳時中與相關部會參考國際現況及案例,共同研議強化因應策略,包括:。

在少子化方面,研議擴大人工生殖補助對象、延長育嬰留職停薪津貼等。

在勞動市場方面,持續擴大中高齡及婦女勞動參與、吸引全球優秀人才對策、持續厚植產業人才培育等。

在經濟及產業方面,政府將積極應用AI技術強化產業升級轉型,並降低產業人力需求等。

在財政收支方面,研議因納稅人口減少、社福支出增加,而影響財政穩健的因應作法。

在社會環境方面,政府會研議因應超高齡社會,持續擴充醫療及照顧服務能量,導入智慧科技,創造健康及照護新模式等作法。

經過跨部會討論後,國發會表示,後續將視情況每季或每半年檢視執行成效,並滾動式調整優化或新增相關創新政策。【記者 蔡青芸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