獎金造成台灣稅災戶氾濫

2025/08/19    文/林芯/自由業

台灣的官員多是墨守成規的老古板,許多戒嚴時期的惡法都不主動修法,還要等大法官說違憲才要慢慢修,不知是死腦筋,還是貪圖惡法下的私房獎金。台灣的惡稅法及許多無良的惡稅官製造了很多的冤枉的稅災戶,動輒限制出境、凍結財產、甚至名為管收,實為監禁,稅法比刑法還厲害,實在是太可怕了,面對行政法院近百分百的敗訴率,人民有冤稅又如何告得動國稅局呢!

不同於世界各國,台灣的稅法比司法還要可怕與嚴苛,欠稅不用法官判決,稅官就可下令將欠稅百姓限制出境、更可以管收關起來,最可怕的是凍結財產到一毛都不剩,連吃飯的錢都沒留!根據統計,112年欠費、欠稅案共1405萬件,這裏頭不知有多少被纒了20年、30年的稅災戶!政府要轉型正義、要改革,請先從不談人權、不從法律、未來還會不懂稅法的稅制先改革吧!

一個稅務員居心叵測的證詞,也讓無辜的納稅人打了十多年的官司,太極門刑案雖在民國96年7月13日經三審無罪無欠稅確定,但牽連的稅務案件現在還深陷水火之中,不得喘息翻身。事實上,太極門稅務冤案迄今29年了,目前仍未完全平反,如此讓無辜人民遭受漫長的折磨?探究其原因,法制不良的因素固然不能排除,但追根究柢,主要原因在於主管政府官員們欠缺專業良心與道德勇氣。亟待改革之處,更是千頭萬緒。司法體制內雖有少數富有改革熱誠的年輕司法官,積極從事司法改革工作,可是在體制重重限制下,往往是事倍功半,而有賴社會各界的助力。

前科技公司財務長錢伯指出,過去30多年來,台灣經過三度政黨輪替,卻不見執政者有讓台灣脫胎換骨的改革決心。以長年被各界譴責的「財政部稅務獎勵金作業要點」來說,在沒有法源依據下,財政部、國稅局依舊編列預算,每年核發獎金,這是造成台灣稅災戶氾濫的主因。財政部為提升查核效率,為每個國稅局設立「年度關鍵績效指標」,以「查獲補徵及罰鍰/實徵稅收」百分比,來檢視是否達成目標。從北區國稅局官網資料中,可清楚看到95~106年度財政部訂定的目標值%,雖然107年之後的七個年度此目標值%已消失,但國稅局依舊報告“達成”數字,為達成績效,便產生濫開稅單的弊端。目前我國每年稅收約3兆,以106年度為分界,前後兩段時間的目標值差距約為1%,為達成「關鍵績效指標」,國稅局數千名查稅員必須每年「想方設法」加開3百億的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