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管署今(19)日公布國內上週(8/13-8/18)新增1例類鼻疽及5例鉤端螺旋體病本土病例,均為丹娜絲颱風後發病。
疾管署說明,今年國內累計41例類鼻疽本土病例(含4例死亡),為歷年同期第3高,低於2024年(69例)及2005年(57例),以65歲以上(26例)和50-64歲(13例)為主要年齡層,分布縣市以高雄市(30例)為多,其次為臺中市(7例)、臺南市(3例)、屏東縣(1例),其中19例於丹娜絲颱風後發病,分布高雄市(14例)、臺中市(3例)及臺南市(2例)。今年累計28例鉤端螺旋體病本土病例,低於近5年同期,其中14例於丹娜絲颱風後發病,分布臺中市5例、高雄市2例、臺北市、基隆市、彰化縣、南投縣、嘉義縣、臺南市及花蓮縣各1例,年齡介於20多歲至70多歲,發病日介於7/11-8/2。
疾管署提醒,類鼻疽之病原菌存在於受污染的土壤、水池及積水環境中,由於強風暴雨易使土壤及泥水中的病原菌暴露於地面導致更易傳播,除接觸傳播外尚可能經由食入受污染的水或吸入性感染。而鉤端螺旋體廣泛存在於齧齒類動物(如老鼠)、野生動物、寵物(狗,貓較少見)和牲畜(牛、豬、馬)等,受感染的動物可能無症狀,但其尿液大量排菌,污染水及土壤,透過皮膚或黏膜進入人體,易發生於經常接觸可能受感染動物排泄物污染之水源或屠體組織的工作者(如農民、畜牧業者等)。疾管署提醒,進行滅鼠工作、風災後清理家戶內外環境或因工作接觸可能受感染動物排泄物污染之水源或屠體組織,應佩戴口罩、手套及穿著長筒雨鞋,脫下裝備時記得清洗雙手;如有不明原因發燒等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是否有汙水汙泥與動物接觸史及職業暴露史。
疾管署指出,目前雖尚未出現登革熱及屈公病本土病例,惟今年截至8/18已累計140例登革熱及17例屈公病境外移入病例,分別為近6年同期境外移入次高及最高。籲請民眾雨後主動巡檢居家環境,落實「巡、倒、清、刷」,仔細巡視戶內外容器,將積水倒掉,大型廢棄容器可聯絡清潔隊協助清運。如有出現發燒、頭痛、腹瀉、噁心嘔吐、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出疹等登革熱疑似症狀,請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活動史。【記者 林曉平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