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總統教育獎獲獎學生優良事蹟系列報導之四

翻轉困境、奮發向上是教育學習的重要動能,2024總統教育獎56位獲獎者力爭上游,在大專、高中職及國中、小校園裡,起了模範表率之效。

2024總統教育獎獲獎者,有關陳薏婷、黃潮鴻、黃鈺傑、黃詩婷等4位獲獎學生事蹟:

一、<無與倫比的樂觀>陳薏婷 (逢甲大學)    

陳薏婷同學從小被診斷患有「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她從不抱怨自己的命運,她期待著在未來能像正常人一樣,在能夠負責自己、有餘力回饋社會的時候,繼續追逐理想。大學時期,她每天準時到課,擁有良好學習態度,與同儕相處融洽,在大二修習專案管理課程時,取得五張證照,並獲得書卷獎的肯定。必修課程之餘,她對於永續發展特別感興趣,額外修習商學院企業永續發展學分學程,於永續課程競賽中取得多次佳績。同時參加永續報告書相關課程培訓,獲得兩張報告書評審員證書,更擔任2022年永續報告評審員。

陳薏婷同學在大三下學期順利錄取逢甲大學合作經濟暨社會事業學系先修碩士班,希望畢業後能在企業永續發展領域上學以致用,進入企業永續部門工作,為社會及環境發揮自身影響力。自幼罹患罕見疾病,經歷家庭變異,仍能在外婆及曾祖母教導下,發揮永不放棄的學習態度,修習相關學程,在永續發展領域表現出色。其積極樂觀和面對逆境的勇氣,值得嘉許。

二、<以志為梯——三重高中黃潮鴻的圓夢旅程>黃潮鴻 (新北市立三重高中) 

黃潮鴻同學來自單親中低收入戶家庭,自幼由奶奶隔代教養,他對自身的境遇不以為忤,處逆境卻力爭上游,作為家中獨子,他堅持不向命運低頭,有高遠的夢想及實踐的勇氣,堅持要以自身之力,利用競賽獎金改善家境。

初涉田徑領域,他對壘球擲遠項目情有獨鍾,日復一日的辛勤訓練,動作做得不好時,還會被教練訓斥,但每每想到奶奶的期望與呵護,他的心中又湧現出堅定的信念,繼續邁向夢想的彼方。國中時,被光榮國中的教練看中,教練覺得他臂力驚人,遂被引薦加入校隊,轉而修習標槍項目,自此離開家鄉淡水,寄宿於光榮國中宿舍。在不斷的努力之下,他在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等多項競賽中屢奪佳績。2023年代表臺灣,參加世界中學生運動會及亞洲青年田徑錦標賽,先後獲得金牌。屢屢於國際賽事嶄露頭角,更獲得112年國光體育獎章等榮耀,期待未來能一步一步的突破自己,邁向奧運殿堂。

黃潮鴻同學總能心懷感恩,深知若非教練一路以來的嚴格指導與激勵,他也難以有今日之成就。他雖來自極弱勢家庭,由奶奶隔代教養,他不向命運低頭憑藉堅強毅力,在全國運動賽事中屢獲佳績,其事親至孝,抱持關懷利他的精神,實為全國學生典範。 

三、<不滅燭火 永恆光芒>黃鈺傑 (臺東縣公東高工)

黃鈺傑同學少年時被診斷出患有罕見的「巨大細胞肉芽腫瘤」,腫瘤位於下顎連接面部神經,經歷了長達六、七年的治療之旅,他展現了無比堅強與樂觀的態度,堅持的動力則是來自於母親無私的愛和支持。

進入國中後,透過生活科技課程,他接觸到「木工」,並在創作和設計中,獲得滿滿的成就感,日後選擇進入公東高工家具木工科就讀。他曾在競賽中因緊張而無法得到預期成績,但他愈挫愈勇,汲取寶貴經驗不斷嘗試。在不停努力之下,他終於參加全國技能競賽,並贏得金牌和備選國手的佳績,也參加112年度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技藝競賽,榮獲家具木工職類金手獎第一名佳績,更在設計競賽中,獲得「大溪國際木家具工藝設計競賽」銅牌。

黃鈺傑同學從小罹患罕見疾病,長期對抗腫瘤,但為追求自身夢想,說服父母遠赴臺東就讀私立公東高工,並在家具木工領域展現優異成績,榮獲國內相關競賽多項金牌與優勝,並為自己贏得備取國手身分,並以技優甄審保送北科大工設系,其身處困境卻能展現生命堅毅,堪為典範。

四、<努力不懈,用毅力前行>黃詩婷 (花蓮縣立國風國中)

黃詩婷同學生長於務農的新住民家庭,自幼因不明原因造成脊髓損傷,需依靠輪椅行動。家中父、母親忙於工作,時常只有年邁的奶奶相伴,家務無人打理,她主動學習如何清掃,抽空學習烹飪,已能嫻熟地烹煮出數道家常佳餚。她時常奔波各大醫院治療,儘管年幼,在治療時仍盡力說清楚自身情況並積極配合,雖仍未痊癒,但依然樂觀面對,不在意身邊各種好奇的眼神,抬頭挺胸的在自己的道路上前行。

她自小對文字、語言充滿濃厚的興趣,常常沉浸在小說、哲學的世界裡,能用筆墨編織出屬於自己的故事。尤其熱愛母語──客家話,經國小老師鼓勵,報考參加「客語初級認證」,利用寒暑假期間到校上課,並成功通過認證。熱愛戶外活動的她,曾在國小時提出想要參加需騎行自行車,路程長達16公里的校外教學活動。在大家的鼓勵、關懷下,靠雙手推著輪椅向前行進近5公里。看著因用力而泛紅的雙手,成就感油然而生。

黃詩婷同學未來希望能致力於語言文字、創作等方面,期望對語言有更深入了解。也希望能改善無障礙公共設施,使其更貼近身障者的需求。她以樂觀不服輸、熱愛助人特質突破身體侷限,積極參與學校和社區的活動,且對身體行動不便者提供實際幫助,展現強烈社會責任感。【記者 謝采耕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