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合國人口基金14日發佈2021年世界人口狀況報告,題為“我的身體是我的”的報告共搜集來自57個國家的資料,重點關注個人在沒有恐懼、暴力或強迫的情況下,做出事關自己身體決定時的能力和主觀能動性。
報告指出,全球只有55%的女性擁有身體自主權,能夠在事關醫療保健、避孕以及是否要發生性關係等問題上自行做出決定;僅有71%的國家實現婦幼保健全覆蓋;僅有75%的國家通過立法確保全面及平等地獲取避孕物品。同時僅有大約80%的國家制定支持性健康法律,僅有約56%的國家頒佈支持全面性教育的法律和政策。
在實現人人享有身體自主權的道路上存在諸多法律、經濟和社會障礙。比如,全球有20個國家和地區存在“與性侵犯結婚”的法律條款,即實施性侵的責任人可以通過與遭遇性侵的被害人結婚來逃避懲罰,事實上是將對於受害者身體自主權的剝奪寫入立法。此外,有43個國家沒有針對婚內性侵行為的法律條款,超過30個國家限制女性搬離住所的權利。
但報告強調,對於實現身體自主權最根深蒂固的障礙仍來自有關這項權利以及更廣泛的女性和女童權利刻板印象、主觀臆斷和錯誤觀念。報告因此呼籲國際社會徹底摒棄以下七項有關身體自主權的普遍迷思。
1、身體自主權是一個西方觀念。
身體自主權事關一個人對於自己的生活和未來做出決定的權利,事關一個人是否有能力在充分知情的情況下做出決定,是屬於全球的普遍價值。
2、身體自主權不是人權。
身體自主權不僅是一項人權,更是許多其他人權得以實現的基石。它以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存在於許多國際人權條約之中,比如《國際人口與發展會議行動綱領》、《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以及《殘疾人權利公約》等。
3、身體自主權象徵著極端個人主義,會破壞群體決策。
集體決策在全球各類文化、社會和政府之中普遍存在,但群體決策不能限制個人權利,這一原則適用於所有基本人權,身體自主權也不例外。事實上,實現個人的身體自主權正需要來自集體的行動。權利宣導者需要和社區走在一起,共同打破剝奪個人身體自主權的法律、規定和做法。
4、實現一個人的身體自主權可能意味著同時破壞他人的身體自主權。
享有身體自主權並不意味著可以破壞他人的健康、權利或自由。舉例而言,個人有權選擇自己是否要發生性行為或懷孕,但不能將這些選擇強加給他人。任何人都無權侵犯他人的權利、自主性和身體完整。
5、部分群體並不享有身體自主權。
權利是屬於每一個人的,這點毋庸置疑,其中也包括身體自主權。歷史上曾有許多人,比如女性、少數族裔其他脆弱群體被剝奪基本的人權。他們通過各種大大小小的方式被人告知,他們沒有能力或是沒有資格為自己做選擇。這樣的侵權行為一直持續至今。
青年也常常被認為沒有能力做出有關性健康和生殖健康的自主決定。抱有這種想法的父母有時會代替他們做出一些可能將改變命運的決定,比如早婚等。這種行為必須停止。監護人擁有明確的義務,必須做出符合未成年人最大利益的、負責任的決定。
6、身體自主權破壞傳統和宗教。
身體自主權不僅事關性和生殖方面的選擇,同時也事關一個人的完整自我、夢想和潛能。絕大多數的傳統和宗教,在如何保障健康、是否要建立家庭,以及如何規劃未來等極其個人的問題上,都提倡創造空間,讓個人探索自己的價值觀。個人所作出的選擇也往往會受到宗教和文化教誨的指引。
7、身體自主權只是又一個“女性問題”。
任何事關全人類半數人口的福祉問題,都不能簡單地歸類為“女性問題”。但身體自主權不僅僅影響女性,每一個人都應有權宣誓自己的身體自主權,無論男女老少、殘疾還是健全,無論種族、國籍、信仰、性取向和性別認同。
報告顯示,男性同樣可能遭遇身體自主權的侵犯,比如遭遇非自願的侵入性肛門檢查等。無論男性還是女性也都可能經歷生殖強迫,即干擾他人生育選擇的行為,乃至性侵。因此,與實現性別平等一樣,實現身體自主權將增強包括男性和女性在內所有人的福祉。【新聞來源聯合國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