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響南亞6億兒童 威脅“整整一代人的希望和未來”

聯合國兒基會6月23日表示,新冠病毒在全球四分之一人口生活的南亞地區迅速蔓延,為防疫而採取的封鎖措施,正對該區的6億兒童以及他們依賴的服務產生災難性後果。

兒基會發布 題為《被顛覆的生活》(Lives Upended)的報告指出,疫情使得免疫、營養和其他關鍵醫療服務受到嚴重干擾,可能在未來六個月內威脅多達45萬9000名兒童和母親的生命。糧食不安的程度也在加劇:調查顯示斯里蘭卡已有30%的家庭減少食品消費,孟加拉最貧困的家庭已無力負擔一日三餐。

學校關閉導致超過4.3億兒童需接受遠程學習,由於農村地區許多家庭缺乏互聯網和電力,這僅能彌補一部分的差距。疫情來襲前,南亞已有近3200萬名兒童失學,新冠疫情很可能使數字進一步增加。

報告發現,疫情期間求助熱線收到關於兒童在家中遭受暴力和虐待的電話數量激增,部分兒童於抑鬱症中掙扎,甚至企圖自殺。

南亞地區有770萬兒童嚴重消瘦,占全球一半以上,這些兒童的營養援助工作在疫情期間必須得到維持,同時,針對麻疹、脊髓灰質炎和其他疾病的免疫接種工作也不能中斷,在落實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和其他安全措施的情況下,學校應盡可能早日重開。

疫情正在瓦解兒童健康和教育領域過去數十年的進展

兒基會表示,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水準提高,南亞地區在兒童健康和教育等領域取得顯著進展,母嬰死亡率、失學兒童人數和童婚數量均大幅下降。

然而新冠疫情的爆發帶給南亞家庭沉重的打擊,大規模失業和工資削減,與海外匯款和旅遊收入的枯竭同時發生,未來六個月內陷入貧困和糧食不安的南亞兒童數量可能會由現有2.4億人再增加1.2億。

兒基會呼籲南亞各國政府立即採取緊急措施,將更多資源轉向兒童福利和學校午餐等社會保障專案,同時通過現金補助等手段,避免數百萬家庭重新陷入貧困。

兒基會南亞區域主任高夫(Jean Gough)表示,疫情所引發的經濟危機,“可能將破壞整整一代人的希望和未來……現在就採取上述措施,將能夠幫助南亞各國更快地走出新冠疫情所導致的人道主義危機,向更具防禦力和可持續的發展模式過渡,為兒童福祉、經濟發展和社會融合帶來長期助益。”

面對疫情所暴露出一系列的兒童相關問題,南亞各國須儘快採取下列行動——

*向社區衛生工作者和其他社會服務人員提供個人防護用品,以便他們能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工作;

*提供更多無需依賴高科技的家庭學習手段,如結合書面素材和手機進行授課等,尤其需要關注女童、偏遠地區和城市貧民窟兒童,以及殘障兒童等弱勢群體;

*滿足學習和醫療設施內大量的供水、廁所和衛生服務需求;

*與宗教領導人和其他合作夥伴共同應對疫情期間出現的不實資訊和仇恨言論。【新聞來源聯合國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