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中貿易戰持續延燒,行政院長賴清德17日主持「加速投資台灣專案會議」表示,台灣「應戒慎但不恐懼」,在國際貿易秩序改變時,原來的發展雖受影響,但也可能出現新的方向與機會,政府會協助企業及產業避免衝擊並尋找新的機會。
賴清德聽取經濟部「美中貿易衝突事件」追蹤報告後表示,美中貿易衝突短期不會結束,請相關部會持續努力與關注。經濟部表示,已成立美中貿易衝突因應專案小組,即時回應產業面臨的問題。並針對「五缺」中之「缺水」問題,報告執行成果與檢討。
賴清德指出,根據中央銀行的總體經濟分析,台灣的經濟與金融表現良好,針對美中貿易紛爭對台灣產業可能造成的影響,第一階段由鄧政委督導經濟部進行分析因應,後續將適時在專案會議中進行跨部會研商,全面因應美中貿易戰產生的衝擊。
有關生產基地移轉,賴清德表示,政府持續積極協助廠商排除投資障礙,推動法規鬆綁,爭取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準備工作等,都是為了歡迎台商回來投資,或在台企業加碼在台灣投資。若台灣廠商至第三地發展,政府也會針對群聚生產場域等方面,提供協助。
賴清德強調,為因應美中貿易衝突,回歸基本功是最重要的。蔡英文總統「三大新經濟政策」,包括:「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五加二產業創新計畫」及「新南向政策」,以及行政院「加速投資台灣會議」推動的加薪、減稅、鬆綁法令、號召投資台灣、排除投資障礙、解決五缺問題等,方向非常正確,但政府各部會必須做好基本功、持續落實推動。
針對產業五缺的缺水問題,經濟部表示,穩定供水方案各項工作已陸續完成並發揮供水功能,以107年度為例,可增加每日73萬噸水源,明年度將可再增加每日27萬噸水源及南北水源調度管線,供水穩定將可大幅提升。另氣候變遷造成豐枯更加懸殊,降雨愈難預測,將持續與農委會共同推動枯水期農業節水,優先辦理嘉南及新竹水庫等灌區一期作轉旱作。
賴清德聽取經濟部報告後表示,相較於過去1、20年,是乾旱較為嚴重的1年,但未發生過去乾旱引起水車運水的現象,顯示「開源、節流、調度及備援」4大策略已有成果,穩定供水成效明顯,水庫清淤應納入穩定供水計畫。此外,由於未來開源恐更顯困難,需持續精進節流。至於提高用水效率,賴清德指示經濟部持續以大數據掌握企業用水情形,協助用水大戶改善用水效率,推動產業升級。【記者 黎明曉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