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屆傳藝金曲獎公布入圍名單 許秀年獲戲曲類特別獎

第29屆傳藝金曲獎公布入圍名單,本屆共吸引102個單位、894件作品參賽,評審團經過近四個月審聽、討論後,計有69件作品入圍,即將於8月11日頒獎典禮上角逐16項殊榮獎項,陳秋盛獲出版類特別獎、許秀年獲戲曲類特別獎殊榮。

「傳藝金曲獎」由傳藝中心接辦以來已邁入第五年,傳藝中心表示,本屆傳藝金曲獎頒獎典禮規劃將以「傳藝‧時尚」為主題,以「傳統.藝術」的核心價值定位,以傳藝金曲的當代性,引領嶄新的藝術潮流,致力於追求傳統表演藝術專業領域的長遠發展。

同時,揭曉特別獎,出版類特別獎得主為指揮家陳秋盛,其活躍於臺灣及國際樂壇,曾客席英國皇家愛樂、聖彼得堡愛樂等一流交響樂團指揮。在擔任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團長、指揮任內探索新曲目、首演多部大型歌劇及管弦作品,成功將北市交推向國際,成為亞洲最受矚目的首都樂團。同時培育無數表演藝術從業人員、拓展臺北市民音樂視野,深根臺北市表演藝術文化的基礎。陳秋盛為歌劇及交響樂團曲目留下經典錄音版本,其中包括作曲家江文也、屈文中、賴德和等華人創作。

此外,他深入社區、戮力教育推廣,如舉辦臺灣首度大型歌劇戶外公演,提攜後進更是不遺餘力,包括在國際樂壇大放異彩的指揮家呂紹嘉、簡文彬、鄭立彬,以及鋼琴家劉孟捷、中提琴演奏家黃心芸等,其退休後仍持續教學傳承,對臺灣古典音樂之演出、出版、教育及推廣上貢獻良多。

戲曲類特別獎得主為歌仔戲演員許秀年,其戲齡長達62年,年僅3歲餘便初次登台,以「囡仔生」嶄露頭角,其後飾演楊麗花之對手旦,從此展開為人津津樂道的娘子生涯。隨著本土化風潮,歌仔戲從電視回歸劇場演出,許秀年隨楊麗花參與過多檔高度指標性的演出,包括1981年歌仔戲第一次躍上現代劇場的《漁孃》、1995年國家戲劇院《雙槍陸文龍》,而後新生代小生唐美雲創團,許秀年伴著「唐美雲歌仔戲團」成為今日的天團。

許秀年的表演從心出發,她一層層地體會人物,琢磨咬字唱腔,從她脣齒間流出來生動的口吻,加上入情入味的身體語言和表情,讓自然、生活化,成為臺灣歌仔戲的特質;歌仔戲界重生輕旦的生態,「永遠的美娘子」許秀年在每一個時代最頂尖的歌仔戲劇團中,占得了一席地位,是同輩明星中,極少數還留在舞臺上,跟得上現代劇場推陳出新的腳步,並以賞心悅目的姿態,持續擔綱主角,不斷創造作品和人物的國寶級演員。【記者 謝采耕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