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啟動海空聯絡機制 效果待考驗

日本與中國政府8日正式啟動海空聯絡機制,避免雙方海上艦艇或空中飛機偶發性衝突事件擴大,雙方並協議每年召開一次定期會議,推動兩國的防務交流。但目前熱線的設立及許多協調工作都尚未完成,能不能發揮溝通的效果,仍充滿考驗。

中日兩國早在2007年對聯絡機制建置的必需性已達成共識,2012年因為中國不滿日本政府將釣魚島所謂「國有化」,建立機制的磋商隨即中斷。上個月中共總理李克強首度訪問日本,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東京舉行會談時再度達成協議,歷時11年的海空聯絡機制也終於得以實現。

海空聯絡機制的主要目的是強化中日間的防務合作,除了避免海域空域的衝突外,也防止因糾紛發展而衍生為外交問題。達成的協議是彼此船艦與飛機的人員在接近時,以規定的頻道用英文通訊、溝通,以及為因應緊急事態發生,兩國防務部門之間設置熱線,雙方防衛當局可通過熱線直接對話,但目前國防部門主管之間要確認對方意圖的熱線尚未設立,亦未知何時能設立。

另外,也規範這機制的運用僅限日本自衛隊與中國軍方的船艦、飛機,不包含多次入侵日本領海的中國海警船,也不包括日本海上保安廳的船隻。至於如何對待兩國最關切的釣魚島問題,雙方預計採「模糊解決」的方法,將以地理上不明確界定適用範圍的方式相互妥協。【記者 林曉明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