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遠洋漁業遭歐盟舉黃牌已逾2年半,經查歐盟官網,台灣迄今仍在黃牌名單上,顯示仍未解除。農委會主委林聰賢29日坦言被要求再做改善,要解除歐盟黃牌,可能要再延後半年。
台灣遠洋漁船船隊全球排名數一數二,船隊多達1200艘,每年遠洋漁業產值可達400億元;然而因被國際組織綠色和平舉發涉嫌IUU(非法、未報告及不受規範)行為,於2015年起遭歐盟舉黃牌,將台灣列為打擊非法捕撈漁業不合作國家。若未獲改善,由黃牌升級為紅牌,則未來台灣遠洋漁獲不僅無法銷往歐洲,恐漁船也難以停靠各國港口,勢必將衝擊每年約新台幣500億至600億元產值及產業從業人員之生計。
歐盟官員每隔半年會訪台一次,原本農委會認為,台灣已做許多軟硬體改善作為,包含推動修法,設立24小時監控中心等,因此曾信心滿滿對外預告,去年底以前可望解除黃牌。然而歐盟官員於去年訪查台灣後又提出許多細節,要求確實執行改善措施。上月歐盟官員再次來台訪視,外界關心是否能將黃牌解除,但最後結果卻令各界大失所望,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坦言,「現在仍然維持黃牌警告」。陳吉仲表示,歐盟官員上月來台時,認為我方大部分的改善都做得很好,但執法上仍欠缺更具體的成果來證實執法確實到位,對農委會來說,若有具體的違規事證,當然會直接處分,但畢竟有些違規案件需跨海調查,耗費不少時間,而3月份最新的違規案件懲處,剛好到4月底才告一段落,因時間差的關係,才導致歐盟官員3月來台時,還看不到最新成果。
農委會主委林聰賢29日也坦言農委會已收到歐盟書面報告,報告中仍要求台灣要再做改善,包含不滿意對違法漁船開罰「統一標準」,未依不同情節裁罰不同金額,質疑會影響遏阻不法作業的效果。林聰賢表示,歐盟也認為台灣遠洋漁業的漁獲報告不夠完整,希望台灣再補充資料,確實彙整真實漁獲量;而目前未盡完備,則是因為轉載漁獲的搬運船非常多元所致。綜合以上實況,要解除歐盟黃牌,可能要再延後半年。【記者 蔡青芸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