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洲開發銀行 (ADB) 26日發佈「2017年亞洲發展展望」報告,在全球貿易回暖及中國經濟擴張下,上調開發中亞洲區(不包括日本和中東) 以及大中華今、明2年經濟增長預測 ,同時警告美國聯準會(Fed)緊縮貨幣政策可能帶來風險。
外電報導,亞銀(ADB)表示,美國收緊貨幣政策已構成風險,但據亞銀首席經濟學家澤田康幸指出,因日本及歐洲貿易復甦較預期快,中國經濟前景好轉,假設美國不會引發貿易戰的情況,全球貿易將繼續復甦,而帶動亞洲貿易。
亞銀(ADB)因此將開發中亞洲地區之今、明兩年經濟增長預測分別提高0.2%、0.1%,至5.9% 、5.8%,與稍早前預測一致,但高於4月的展望報告。預測中國今、明年也因中國本土內需消費強勁、出口復甦,而且服務業穩健增長,經濟增長0.2%分別至6.7% 、6.4%。
香港、東南亞地區今年經濟增長預測亦調高至3.6%、 5%,明年經濟預測調高至3.2%和5.1%,上調幅度是眾多亞洲國家及地區中最大;東南亞地區主要經濟動力則是來自大馬和新加坡出口增長。
對於中國內地之債務澤田康幸則表示,無須太擔心;澤田康幸認為,目前私人、政府債務占GDP約40%,企業債務雖高達160%,但仍舊不會構成大問題。他認為,中國政府已有目標降低債務水平,因此無須太過擔憂。
亞銀(ADB)報告另外提到,要控制債務上升,需進一步收緊監管,但亦可能會導致流動性短缺,對較弱之金融機構將構成壓力。而其他可能上行的風險包括: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美國大肆升息以及美元走強,所可能引發的新一輪大規模資本外流。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同時警告目前發展中亞洲的債務水平偏高,可能會危及整體金融穩定,呼籲區內政府要強化本身的經濟金融政策。
21日評級機構標普基於債務風險上升,自1999年之後,首次調降中國信評,中國長期主權信用評等由原AA-下調為A+,短債評級由A-1+調整為A-1。
22日標普早已先行將香港評級由AAA下調至AA+,其理由是中港二地制度及政策有強烈聯繫,而中國去槓桿所帶來的破壞力,較預期嚴重,因此下調香港評級,以反映潛在溢出風險。【記者 鄭惠慧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