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產業省8 日公布,關於中國在WTO的地位,已決定繼續不承認中國是「市場經濟國家」,且維持容易對不當傾銷徵收高關稅的「反傾銷稅」機制。大陸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9日回應美、歐、日,關於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國家」,強烈不滿並堅決反對。
中國「非市場經濟地位」問題起源於2001年加入WTO時簽訂的《入世議定書》,當時中國被認定為政府操控匯率等「非市場經濟國家」;議定規定,對來自中國產品的反傾銷調查時,不會使用中國產品國內價格作為比對價格,而是使用「替代國」資料做法,並於 2016 年 12 月 11 日終止,屆時中國加入WTO將屆滿15年,按協議,世貿組織應要如約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外媒報導,對於日本繼續不承認中國是「市場經濟國家」,是因中國尚未能解決國有企業等產能過剩之問題。日本擔憂中國廉價商品大量湧入,其立場與美國、歐盟統一步調。報導還表示,關於在調查傾銷問題時,對象物品按照國際價格估算,而非按中國國內價格,以便易於徵收高額關稅的制度,日本也將在失效期限的11日後繼續實施。
對於中國是否為「市場經濟國家」,早在今年5月爭吵過,當時,歐洲議會以壓倒性通過決議,拒絕同意中國可於今年自動成為「完全市場經濟地位」的議案。美國亦多次表態,不承認中國之地位。
「名分」接連被拒,陸方表達強烈不滿並且堅決反對,作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中國自入世以來均認真履行世界貿易組織中各項法律及義務;同時也應該必須同等地享有世界貿易組織給予的各項權利;不應對中國企業採不公平、不公正、不合理的歧視做法。
此外,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稱,「完全市場經濟地位」是一種名分,也將會在國際貿易中帶來好處,其中關鍵就在替代國的選擇。但至目前,絕大多數針對中國反傾銷調查中,所選墿的替代國對中國企業均相當不利;更不公平的是,完全市場經濟國家可選擇替代國來對非市場經濟國家進行反傾銷調查,但反之卻不行。文章中痛批,明明是其他國家在暗中搞貿易保護主義,但結果卻變成「中國在傾銷」。【記者 鄭惠慧 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