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稅追追追》別再用老稅法懲罰庶民生活了

 

在這萬物皆漲的年代,大部分的人在申報個人綜合所得稅時,即使政府經常釋出「減稅大紅包」,但納稅人為了看緊自己的荷包,還是得斤斤計較,能省則省。大家都知道,中華民國萬稅、萬稅、萬萬稅,但是這些稅是否符合公平正義、人權保障呢?是否跟得上時代?

繼新冠疫情之後,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政策,再度引起世界大亂,但也因此讓國人再次正視我國稅法的亂象。立法院財政委員會日前審查「貨物稅條例」修正草案時,王世堅委員就直言,台灣仍存在諸多不合時宜的稅目,例如娛樂稅、印花稅、汽車關稅、保健品關稅等。他特別點出機車與汽車的貨物稅問題,批評財政部「抱殘守缺」,沒有與時俱進。

目前台灣國產機車除了5%營業稅之外,還要徵收17%的貨物稅,大貨車、大客車課15%,對家家戶戶最需要的機車卻課17%,合理嗎?要知道截至2025年3月底,各車種登記總數共計2,335.3萬輛,其中汽車868.9萬輛、機車1,466.4萬輛,113 年全國賦稅收入達 3 兆 7,619 億元新高,較 112 年增加 3,057 億元(+8.8%),連續 4 年呈現正成長,主要來自證交稅、綜所稅、營業稅及營所稅成長之貢獻,各項稅收都是數量的大幅增加造成的稅收超徵,也難怪美國政府眼紅的看著台灣關稅大賺。

機車在台灣社會早就不是奢侈品,而是不可或缺的代步工具,更是很多民眾的生財器具,長期未調整的高額貨物稅,早已喪失租稅正義。而財政部對於機車貨物稅的解釋,更是令人難以信服:1.機車貨物稅有助減少空污。但環境部已收了空污費,這就叫做一頭牛扒兩層皮,重複課稅。2.機車汰舊換新免貨物稅4000元。但社會新鮮人首購無舊車,無法獲得補助,嚴重傷害年輕首購族權益。

況且經濟部也在書面報告中明確表示,近年來民眾及業界反映,汽機車貨物稅導致車價偏高,若能適度調降,不僅可降低國產與進口車價格,減輕民眾負擔,也能帶動整體產業發展。

誠如黃珊珊立委所言,要禁止奢華的生活,應該是討論奢侈稅,而不是在貨物稅跟市井小民斤斤計較。尤其,台灣已經20年沒有開過全國的稅務檢討會議,財政部應把握當前國際經濟風向轉變的契機,把台灣的稅制做個通盤檢討。

今年白沙屯媽祖進香,打破過去200年來以海線為主的路線,首度進入南投縣,寫下歷史性的一刻,令在地信徒感動不已。期盼政府官員也能效法媽祖的慈悲心,「勇」於制定利益眾生、福國利民的政策,重建租稅正義,讓百姓能在這混亂的世局中穩定的生活,當然期望政府官員個個有良心,合法、合憲的訂定稅收制度,更要主動撤銷會凌虐人民的冤案啊!
 

廣播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