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稅追追追》華定國想起弒母案 台灣司法毀了他一生 1

 

早期的農村社會家家戶戶,灶頭牆上都會貼一張紅紙寫著「司命真君」,俗稱「灶神」,主管人間飲食,專門為天庭督查人間一切事物,還能操控一家人的生死禍福。因此深得敬畏與虔誠信仰,傳說絕對不能在灶前罵小孩或道人長短、搬弄是非,否則農曆年底清囤送神,灶君回到天庭,向玉皇大帝稟告人間家家戶戶的善惡,於是乎自古「善惡終有報」深植民心!

從民國63年12月30日第一審判決這天開始,華定國案寫下了台灣司法史上「生死判」的傳奇紀錄。這樣被司法拖磨至老,追蹤當年「華定國弒母案」的真相,為何地方耆老、街坊鄰居都站出來為華定國到監察院陳情,紀錄這場官司如何創下「更十八審」紀錄、155位法官仍定不了案,歷經12次死刑、7次無罪,華定國最後仍被判無期徒 刑,他卻已耗盡青春、為了官司賣光土地……

若說司法及執法人員猶如「司命真君」,擁有重大的使命並不為過,只可惜台灣的司法卻無法獲得民眾信賴,人民對法官檢察官的不信任程度與不公正度竟高達八成,台灣司法體制崩壞,關鍵點在司法人員身上,「冤判、冤獄、冤死」案不勝枚舉,如轟動一時的蘇建和案、華定國案、江國慶案、鄭性澤殺警案、纏訟21年才獲判無罪確定的徐自強案,往往在執法者不遵守「無罪推論」、「程序正義」、「證據法則」草率辦案所衍生之悲劇!

對於「濫權起訴,枉法裁判」草菅人命的法官檢察官,政府相關上級單位卻一再縱容、包庇,在官官相護的醬缸生態,濫權濫訴的檢察官及枉法裁判的恐龍法官至仍活躍在司法界,繼續危害國家!司法人員評鑑制度不夠完善,加上沒有「退場機制」,致使這些墮落的司法人有侍無恐。監察委員被提名人、前總統府秘書長陳師孟願意接受監委的職務,直言不諱的說,「監察權如得以順利行使,將是提供司法敗類退場的機制」。

中華人權協會名譽理事長蘇友辰大律師以過去司法案例指出「華定國案」,纏訟12年12次判死刑,7次判無罪,最後以無期徒刑三審定讞下來。當時司法界流傳笑談就是死刑加無罪除以2等於無期徒刑,有人形容是五折的正義。然而妥協對被冤枉的人等同是沉冤不白,在蘇建和案裡也有人向他打商量妥協處理,蘇律師堅持真相不能扭曲,是非不能混淆,正義更不能打折!

「公平正義」是保障基本人權的最後一道關卡,當前司法國是會議熱烈討論著「參審制」與「陪審制」,以免崩壞的司法人員成為壓倒台灣司法的關鍵,莫讓台灣法治倒退到「蠻荒專制」境地!祈盼此次司法改革能夠讓台灣真正地邁入新的里程碑,小英政府應該落實司法正義保障人權,讓普世價值之人權真諦,能夠在有力的執政者手上早日實現!台灣司法毀了他一生,我們下集繼續分享。

廣播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