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77年促成客家人走上街頭,開啟「還我母語運動」關鍵人之一的鍾春蘭是已故稅災戶簡永松遺孀,有著豐富社會運動經驗的她,對於成為稅災戶,也深感無奈!這起由政府所造成的不公不義的稅務案件,她決定繼續秉持簡永松不向惡官僚低頭的精神,力爭到底。
簡永松因為10多年前罹癌,事業跟著停擺、沒營運;康復後,國稅局以過去公司屬於持續營運狀態,要求連補帶罰7000多萬元稅金,即使向監察院申訴國稅局還是不理。簡永松曾痛心說:「解釋令這個函釋已經廢除了,你們照樣課稅,所以這個是不是土匪?」曾以「無血無目屎」來形容財政部,從威權到現在,橫徵暴斂的模式一直沒改變。他生前語重心長的感嘆「這個國家,我們真的愛不下去。」
鍾春蘭接下亡夫簡永松的遺願,繼續推動法稅改革,看到許多專家學者還有志工一起努力,覺得台灣很有希望。曾是紙本時代的媒體人,現任喬美、喬安公司董事長特助的鍾春蘭,年輕的時候,當過五本雜誌的總編輯,曾任客家風雲總編輯以及參與發起客家運動、婦援會的董事,目前卻是網路上排名第五名的稅災戶。她以自家稅案為例,披露行政法院法官在開庭現場打瞌睡的荒誕行徑,同時也藉著論壇發聲,讓政府知道人民的苦,希望政府官員們能聽聽人民的聲音,同時也希望國家能有公平正義。做錯事是國稅局和金管會,吃苦受罪的卻是老百姓。希望讓社會大眾知道稅法的重要性,主張稅改正義早日啟動,不要再有其他人面臨同樣困擾。
鍾女士憶起亡夫為國稅局不公不義而戰,至死不渝,心中無限感慨!國稅局從未依稅捐稽徵法給予當事人陳述的機會,卻用解釋函令對解散清算的舊公司不斷開稅單,先是400萬元的稅單,因為聽從會計師建議,不要跟國稅局纏鬥,忍痛繳交後,竟又遭追稅7000萬元。為了進行訴願、行政訴訟救濟,已繳了3000多萬元,行政法院法官偏向國稅局。核課期只有5年,這案子已經11年了還被追稅。簡永松是國際特赦組織第一任召集人,遭受稅暴力迫害都救濟無門,一般小民又能如何?只能批稅務機關鴨霸強課稅。
鍾春蘭非常感謝法稅改革聯盟為稅災戶發聲,本來她認為自己老了,不能再像過去一樣參加街頭運動,但是在這裡她看到希望;因為每個志工都是業餘的,婦幼老少都有,自掏腰包舉辦法稅論壇,推動法稅改革,看到許多專家學者都在努力,她覺得台灣是有希望的。
節錄鍾春蘭散文選集『那些年 那些事』一段話:「我輩嬰兒潮世代大都已退休了,我還身體健康,還可從事助人的志業,我應心存感謝。前行,只要用心,只要努力,相信星空下永遠有路的。」
她要擔起簡永松的遺志,繼續為正義奮鬥,推動稅改。希望政府能解決違法稅單的泛濫,監察院能夠發揮力量,保護人民的財產,不再擔心受怕,如今,先生來不及等到平反的那一天就已辭世。她拋開悲傷振作精神,為了保障賦稅人權,一定要力爭到底,要讓稅災不再發生在台灣。
要讓政府這頭大鯨魚覺醒,唯有團結所有的小蝦米。類比法蘭克.薛慶(Frank Schätzing)所著的「群」(Der Schwarm),國稅局猶如書中貪得無厭,恣意破壞地球的人類,當海中的大小生物團結對抗人類時,所形成的力量成為大自然的反撲。只要大家莫覺事不關己就漠不關心,團結一起對抗來自政府的不公不義,才是台灣永續發展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