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碧真自詡為良心快樂社工。
2025年台灣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約20%,社會面臨多項挑戰:長照與醫療支出飆升、扶養壓力與經濟潛能下降、社會結構改變等問題接踵而來。在變老的路上,如何活得精彩、自由追夢成為現代人關心的重要議題。特別訪問連續7年策劃「礦男煤女銀髮藝術展」的社工蔡碧真,讓公托中心的老人家越活越快樂。100歲的不老騎士郭深森領軍,完成「2024不老騎士為愛千里」活動,他發現在太極門練功後,自己的精氣神更勝以往。長照工作居服員顏淑炤從工作體會感恩心的重要,尤其,照顧者學會保護好自己,才能走得長遠。
預防失智從「心」開始 金點社工的快樂熟齡學
「良心是一種對待自己與他人的方式,不只是個道德標準而已。」榮獲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社區金點獎「金點英雄」(個人獎)優選的新北市平溪區公共托老中心社工蔡碧真,有著十多年與老人一起工作、互動的經驗,自詡為良心快樂社工!
蔡碧真陸續獲得副總統、衛福部長及新北市市長、文化部等頒獎肯定,很難想像她曾是社工界的逃兵。她社工系畢業後,因為不喜歡處理人際關係,曾立誓不走社工這條路。然而進入太極門練功多年後,她不僅修補了與父母的關係,在師父洪道子博士引導下學會愛自己、愛別人;也被師兄姊翻轉生命的成長而感動,尤其看到太極門銀髮族跟著年輕師兄姊練功、練陣,開心學手語歌曲,熱心參與公益活動。45歲蔡碧真踏入社工界,過往的生命經驗,全成為她助人的正向能量與養分。
她從實際案例中,體會讓老人家自發性的「愛自己」,以及無論年紀,都須正視常保健康、遠離失智風險的重要性。
蔡碧真表示,許多人認為人老了自然會退化,是正常現象,殊不知「退化」和「老化」有所差異,所以忽略了治療。而一個人會得失智症或慢性病,絕對不是三、五天造成,甚至可追溯至30年來的生活習慣和情緒狀態。如果家族親友有罹患失智症,自己就更須要注意。此外,失智症並沒有年齡的限制,目前知道最年輕的失智症是發生在40幾歲,也就是所謂的早發性失智症。
「由於腦部管控身體很多動作與行為,如果希望自己的頭腦不要退化,除了靠充足的營養、規律的生活習慣、維持足夠量的運動,還有一個選項就是呼吸鍛鍊,也就是太極門一直在推廣的氣功。」另外,蔡碧真建議熟齡族、銀髮族要維持必要的社會參與,像是參加智慧講座、活動,多吸收維持身心靈健康的法寶,或與好友、子女們外出走走、看山看海,聊聊心裡話,釋放內心煩悶憂慮。維持身、心、靈三方健康的觀念要及早養成,及早做好準備,延緩失能或失智的到來,才能遠離被長期照顧。
快樂,也可以成為習慣。蔡碧真為了讓托老中心成為一個快樂的地方,每天都用大大的笑容和宏亮的聲音,向走進公托中心的老人家打招呼。蔡碧真滿滿的快樂能量自然感染長輩,長輩們只要一聽到她的聲音,就笑開了。她表示,其實失智的老人對於感受快樂的情緒非常敏銳,相處上要順勢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來互動對答,傾聽老人家訴說人生故事,化解他們心中的痛苦。
蔡碧真連續7年策劃「礦男煤女銀髮藝術展」,讓老人家的作品有機會被看見、被讚許,提升榮耀感與自信心,突破生命的框架。還因此得到文化部文馨獎「年度創意獎」的肯定。她提到,要讓老人家自發性的「愛自己」,「快樂」是非常重要的元素,「心」快樂了,就會知道怎麼疼惜自己。蔡碧真熱情邀請老人家們一起來體驗各種藝術活動,例如彩繪、手作、舞蹈、演戲、園藝、音樂等課程,希望讓這群從小沒機會接觸這類活動的長者生活更豐富,用藝術、用顏色再譜寫一段黃金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