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貨物稅制度早在2002年就被行政院財改會點名「應分階段取消」,但23年過去了,這項過時的稅制仍然安然無恙。這不是因為技術無法調整,也不是社會沒有聲音,而是政府部門陷入一場集體心理防衛戰,讓改革遲遲無法啟動。從心理學角度來看,這場「不改革的堅持」背後其實有跡可循:
一、認知失調與自我合理化:不願面對早該改的現實對財政部來說,若現在承認貨物稅該改,就是間接承認過去20年來的「不作為」或「錯誤」。避免承擔改革所帶來的風險與羞辱。
台灣的貨物稅制度早在2002年就被行政院財改會點名「應分階段取消」,但23年過去了,這項過時的稅制仍然安然無恙。這不是因為技術無法調整,也不是社會沒有聲音,而是政府部門陷入一場集體心理防衛戰,讓改革遲遲無法啟動。從心理學角度來看,這場「不改革的堅持」背後其實有跡可循:
一、認知失調與自我合理化:不願面對早該改的現實對財政部來說,若現在承認貨物稅該改,就是間接承認過去20年來的「不作為」或「錯誤」。避免承擔改革所帶來的風險與羞辱。
台灣生育率再創新低!內政部統計顯示,2025年5月新生兒僅8,433人,較4月再減251人,再度刷新歷史低點。少子化被政府定調為「國安危機」,然而對年輕世代而言,結婚、生子早已不是情感選擇,而是沉重的現實壓力。晚婚、不婚、晚生、不生,背後不是不愛小孩,而是步步難行的環境現實。
政府雖推出人工生殖補助,看似對求子家庭釋出善意,實際卻暗藏「稅制陷阱」。許多夫婦在報稅時才發現:只因選擇了「全自費診所」,即使花了數十萬甚至百萬求子,有療程、有發票、有醫療需求,卻無法列入所得稅扣除。這不是逃稅,而是被制度遺忘。
時間是嚴謹的,尤其是法律的規範,多一天,少一天都不行。譬如稅款徵收期間,財政部常以函釋擴大解釋,造成認知差異上時效的爭議以及人民權益的損失。
針對稅捐徵收期間計算不同見解,最高行政法院大法庭為統一法律見解,於114年6月4日宣示114年度大字第1號裁定,揭示「納稅義務人就本稅依法申請復查,及依復查決定之應納稅額繳納3分之1或提供相當擔保,依法提起訴願及行政訴訟,經判決確定後,於計算該稅款徵收期間時,依稅捐稽徵法第23條第3項規定扣除同法第39條暫緩執行之期間,其扣除期間之末日應計算至行政法院判決確定時。」
自美國總統川普祭出全球性的新關稅政策後,萬萬沒想到這新關稅政策思慮不週,竟成了七傷拳,也重創了美國的民生與經濟,嚴重的物資短缺與通貨膨脹, 可見不合理的稅制,影響到民生與經濟的速度可謂立竿見影,回溯美國獨立,就是因為受到不合理稅制的壓迫,嚴重影響到民生與經濟,因而導致政權更迭,執政者都應謹慎因應,不可掉以輕心。
房屋稅 2.0 號稱是「調整不動產稅制不合理現象」的改革工程,標榜著足以對症下藥、打擊囤房,但在實務操作中卻屢屢翻車。從國小校園司令台被課稅、住戶錯列非自用住宅、稅單錯發達數萬件之譜、並有民眾遭受錯誤課稅多年卻無法全額退還。上述的混亂與失誤案例並非僅是轉型陣痛,而是體制設計下的深層病灶:「制度錯亂、治理失能、數位工具失控」。
每年房屋稅,因各地開出的稅單異常,數以萬計,引發極大風波,已然造成各階層的民怨。據東吳大學法商講座教授陳冲在媒體報導《房屋稅風波,與當年有無誤導委員有關》。在105年新立法委員就任後,幾位教授把自己研究成果,情商委員提出「納稅者權利保護法」草案,立法過程朝野委員頗有共識,居然過關斬將,趕在年底三讀通過,大伙額手稱慶,但沒想到通過的條文,一個閃失,比未立法前,更不能保護納稅人,也間接促成這次的房屋稅風波,諷刺吧?
雖說納稅是國民應盡的義務,然若稅捐機關開錯稅單,不僅不思檢討、改進,反而推諉卸責,要求納稅人自證清白,納稅人的人權所剩幾何?
新制房屋稅2.0甫開徵即出現不少亂象,造成民眾許多困擾。如社區大樓房屋稅出現房屋及停車位不同稅率,更有房屋稅的繳款書,納稅義務人竟是一所小學,且被課稅的地點,是學校司令台。不禁令人懷疑政府藉「打房2.0」之名,行搶錢之實?幸而,此事在該校校長向台東稅務局反映後,只要拍照證明課徵的「房屋」是司令台,寄回稅務局即可免繳房屋稅。
根據財政部公布,2024年稅收「超徵」 5283億元,近十年無論哪個黨派執政,超徵超過2.4兆。這樣的「成績」,表面上看來風光,但仔細一看,卻是一場制度性的災難。
所謂「稅收超徵」,就是政府原本預估要收的稅收金額,結果實際徵收遠遠超過。問題來了:政府為什麼每年都估不準?預算難道是靠「猜」的?四年來預算接連保守,顯然不是單純失誤,而是制度性低估,讓國人每年繳得多、用得少。
在這萬物皆漲的年代,大部分的人在申報個人綜合所得稅時,即使政府經常釋出「減稅大紅包」,但納稅人為了看緊自己的荷包,還是得斤斤計較,能省則省。大家都知道,中華民國萬稅、萬稅、萬萬稅,但是這些稅是否符合公平正義、人權保障呢?是否跟得上時代?
繼新冠疫情之後,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政策,再度引起世界大亂,但也因此讓國人再次正視我國稅法的亂象。立法院財政委員會日前審查「貨物稅條例」修正草案時,王世堅委員就直言,台灣仍存在諸多不合時宜的稅目,例如娛樂稅、印花稅、汽車關稅、保健品關稅等。他特別點出機車與汽車的貨物稅問題,批評財政部「抱殘守缺」,沒有與時俱進。
台灣民眾對司法、稅務有高比率的不滿意,百姓積欠交通罰款拍賣透天厝的案子恐怕只是冰山之一角,要知道法務部行政執行署公佈112年欠費欠稅案高達1405萬件,行政執行署用盡手段催討欠費欠稅款,查封、拍賣、限制出境、管收,比黑道討債的手段更狠,更可怕。最可怕的是有獎金可拿的稅單自行認定所得就可開出十百千萬的稅單出來,最後就交給行政執行署去催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