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暖化升溫3.2°C 亞馬遜50%物種逃不過滅絕
世界野生動植物基金會(WWF)、東英吉利大學和詹姆斯庫克大學合作,研究在全球35個自然生態最豐富地區中氣候變遷對近8萬種植物和動物的影響,發現若不積極因應氣候變遷,超過一半的野生動植物,可能因溫度上升而在本世紀末面臨滅絕。
世界野生動植物基金會(WWF)、東英吉利大學和詹姆斯庫克大學合作,研究在全球35個自然生態最豐富地區中氣候變遷對近8萬種植物和動物的影響,發現若不積極因應氣候變遷,超過一半的野生動植物,可能因溫度上升而在本世紀末面臨滅絕。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火星探測車「好奇號」(Curiosity),自2011年11月26日發射、2012年8月6日成功登陸火星後,迄今已待滿2千個太陽日。一個火星太陽日或太陽日,等同於地球時間的24小時39分35秒;因此,火星上的2千天,等於地球上的2055天。
聯合國發言人今天證實,一群聯合國人權專家已經登記加泰隆尼亞自治區前主席普伊格蒙特(Carles Puigdemont)的申訴,直指西班牙侵犯他的權利。
全球暖化導致海平面上升和漲潮強度增強,新加坡調查公司日前發表了在日本國內11個主要港灣需要實施增高工程費用,預估建設費用2兆5000億日元(約台幣7千億)。特別是千葉港的費用是6600億日元,為亞洲地區最多。新加坡調查公司也指出,今後製作港灣整備計劃時也應該考量全球暖化對策。
一週新聞精選:
1. 俄羅斯總統大選 普亭高票連任
2. 巴西女議員遭槍殺 民眾上街討公道
3. 臉書個資遭擅用 祖克柏道歉
4. 美中貿易戰開打,301 制裁真相是沒有贏家
5. 稅改反超徵廢獎金 官員齊呼籲
英國在22日的元首峰會對俄羅斯指控間諜毒殺案,獲得歐盟及大部份國家支持,目前已有21個歐美國家與英國站在同一陣線,共驅逐逾百名俄國外交官與情報人員,成為史上最大的驅逐行動。歐盟達成共識,俄羅斯必須為事件負責。
世界氣象組織發布報告表示,北大西洋極為活躍的颶風季、印度嚴重的季風洪水以及非洲東部部分地區持續的嚴重乾旱,使2017年成為有紀錄以來極端氣候導致災害損失高達3200億美元,成為最多的一年。
據報導,英國資訊委員會辦公室(ICO)辦公室的18名執法人員於23日晚上對劍橋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機構的倫敦總部進行搜索,並於凌晨結束。ICO表示將檢視相關資料後再決定下一步行動。
西班牙最高法院23日對數十名涉嫌分裂國家卻外逃的政治人物,發出國際逮捕令。原預計可能會在芬蘭被補的加泰隆尼亞自治區(Catalonia)前主席普伊格蒙特(Carles Puigdemont),據芬蘭國會議員表示,普伊格蒙特已經提前離開當地,返回比利時。
總部位於荷蘭的「海洋清理基金會」研究發現,「太平洋垃圾帶」幾乎全是塑膠廢物,面積達160萬平方公里,比2個法國面積還要大,是先前預估的16倍,海洋垃圾嚴重汙染超過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