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閣符合民意,豈只「宣傳不足」的問題!?

馬政府這一波內閣人事異動,首長名單被批評像在玩大風吹、還是不脫近親繁殖,但朝野立委更關心的是,財經閣員不動如山,難以符合民眾對政府救經濟的期待。藍營兩位大老先後開炮,監察院長王建煊說倒閣案「符合民意」;即將卸任的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對台灣經濟發展仍憂心忡忡指出,現在的公務員太官僚、大都很怕事,很多官員都不懂經濟!對於倒閣案產生的朝野極端對立,馬政府內逐漸出現一種主流的聲音,所有的一切批評、不滿,都是「宣傳不足」、沒有辦法讓民眾清楚瞭解政府作為所致。事實是這樣的嗎?未必!

江國慶被冤判致死案,始作俑者一干人,前後任空軍總司令黃顯榮、陳肇敏及李天羽等三位上將,分別處以申誡一次到記過一次的懲處,退休俸等待遇完全不受影響。最後,檢方給社會大眾江國慶案不起訴的理由,助長代表國家公權力一方,可以為達破案立功目的,使用違法手段,甚而剥奪人權中最重要的生命權,事後不須受任何懲處與賠償責任,這種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的結果令國人無法滿意。還有恐龍法官、敗訴法院等等問題,試問馬政府,這樣的民怨是「宣傳不足」的問題嗎?

前副總統呂秀蓮所涉及的特別費案在纏訟四年多後,終於在檢方放棄上訴後,以無罪判決確定,呂前副總統亦向監察院陳情,以追究檢察官濫權起訴的責任。由於現行貪污治罪的法條多屬不明確,就難防止司法者因人、因事務而異的對待。據了解,前呂副總統上在任期內,偵辦該案的檢察官侯寬仁並未傳喚就直接起訴,侯檢違法濫權,偵辦的案件具有爭議性的很多,但都在官官相護的陋習下不受懲處。試問馬政府,人民對司法沒信心是「宣傳不足」的問題嗎?

試問,多少民眾會相信政府的政令宣導?外界關注內閣局部改組未涉財經閣員,對此行政院長陳冲20日表示,財經同仁都非常努力!是「當局者迷」還是能力不足、看不到問題?

《天下雜誌》2012年9月18日「稅制不公 富人免稅 你扛國債」一文,作者張翔一指出,「該課的課不到 政府窮、國債高」,2010年,台灣政府預算佔GDP的18.9%,是全球第6低。政府預算更年年大於稅收,只能舉債編列,如今高達5.26兆台幣的國債。絕大多數的富人的所得,都轉換為不必報稅、不會課稅的形式持有,他們的所得,幾乎全不在會被課稅的「分母」裡面,根本不必報稅。作者指出當前稅制三大破網,1、富人所得越高 稅率越低;2、富人財富隱形 享盡低稅特權;3、炒房炒股 稅超低。除了稅制不公,錯誤課稅處分的行政救濟不斷輪迴,行政法院素有敗訴法院之稱,人民欲爭公義卻遙遙無期,內閣看不到人民的痛苦指數不斷飆升嗎?

走了一位只會說要讓「政府課稅心安理得,人民繳稅心甘情願」卻做不到的財政部長,卻換了一位曾說「帝寶不是豪宅,不用課豪宅稅」的「三趴部長」張盛和,能否適任國家掌櫃之職,外界尚有諸多質疑。關於健保補充保費,衛生署前署長楊志良表示,當初推動的二代健保制度以「家戶總所得」計算保費,財政部嫌稽徵麻煩,不好推動,就私下運作,夥同立法院財政委員的「財團立委」,搞一個二代健保補充保費,引發民眾紛紛去銀行拆單,事實上,銀行增加的稽徵成本比預計收到的保費更多!還有,電價到底要不要再漲?總統府緊急召開會議,吳敦義總結,能不漲就不漲。然經濟部部長施顏祥卻表示,若不漲價,台電公司累積一九二○億元虧損的窟窿愈來愈大,「我們要等到什麼時候填補?」台電虧損,內部不但不用負責任,明年還要增加預算領福利金,虧錢就變相漲電費,要民眾買單。如今難敵民怨,決定明年十月夏季電價結束後再議,馬政府如何解決根本的問題,不是「宣傳不足」的問題,是應該換個能人做做看!

為什麼不適任的財經官員換不掉?難道是「近親繁殖」的包袱放不掉?還是沒有連任壓力的馬總統漠視民意?有關監察院長王建煊對於在野黨提出倒閣案、內閣改組覺得「倒閣案符合民意要求」,總統府發言人范姜泰基說,「王院長的聲音,馬總統已經聽到了」,總統認為政務官必須隨時考核,也會在最適當時機作必要調整。我們認為,內閣人選必須具備人權與法治素養。然因內閣是跟著總統進退的人,有時候指揮不動事務官,因為官僚政治、科員政治太牢不可破,誠如王建煊院長所說,「民意起來了」,不單是內閣改組,每個部會也要改組,部長下面要一層一層改,改到科長。如此說來,公務員的考績制度落實3%的丙等,也必須適時公平的開鍘,將有助於政務官與事務官的全體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