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官心才能「客服」民心

公司虧大錢,員工還能拿到甲等考績、領到年終獎金,是天方夜譚嗎?國營事業台糖蜜鄰超商,鉅額虧損7億,沒聽說發不出年終;財政部稅收短徵2600多億,把責任歸究於金融海嘯,且近一年課錯稅退稅,加上利息超過3.5億,沒聽說影響到公務員考績;健保虧損600億元,「健保費不漲,健保就要倒閉了」,但健保局的年終卻可以領到3.8個月?它真的發生了!

虧這麼大,在私營企業員工的飯碗保得住嗎?公司不會倒閉嗎?證明公務員捧的真的是鐵飯碗,畢竟虧的是納稅人的錢,台糖蜜鄰就是活生生例子。據法務部統計遭起訴、經法院判決有罪的公務員,其年終考績列甲等者佔56%。考試院長關中針對新考績制度曾向公務員喊話:「考績是管理績效的工具,不是公務員的權利」,遭到基層反彈,可惜得不到行政院的相挺,新制試辦功敗垂成。

「服務型政府」是現代國家共同的理念,以美國為例,1993年所發布的行政命令,明確規範各機關應設定顧客服務標準,並將該項標準納入績效標準範圍內。近來馬總統和吳揆不斷向公務員喊話,從「將心比心」到「順民者昌、失民者亡」,基本上都符合服務型政府的理念;但服務首重溝通,當經濟部長替中油找理由,為什麼用最貴的第3級跟消費者收費,但用最便宜的1、2級繳費給環保署,部長忽略最重要的同理心,「被A走的13.7億在那裡?」人民想知道。即使吳揆再下重話,中油從降1毛、再降4毛,對「消費者」而言,退還溢收是情緒的安撫,但官員可看到,對「全國人民」而言,超收的背後是被騙的痛心,政府的誠信竟然不值一毛錢!

官心不改,官官相護下,考績、稱職與貢獻,三者難以畫上等號,不僅難以客服到民心,更難剔除數十萬公務人員中因循苟且的害群之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