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端氣候、四季失序,聯合國永續發展期望2030年除了要實現減緩氣候變遷目標之外,「優質教育」更是重要的目標。教育不僅能促進整體經濟發展、推動社會創新,更能降低貧窮與不平等,促進社會和諧。社會的環境教育會更直接的影響青少年的認知學習,回顧2024年,「腦腐」、青年危害、抖音(TikTok)與詐騙成為社會熱門話題。隨著社群媒體發展,資訊傳播速度加快,但同時也帶來資訊污染、價值觀偏差與犯罪問題。
「腦腐」一詞原指網路迷因,描述過度沉迷於某種內容(如偶像文化、耽美、無腦爽劇等)導致思維受限,對年輕族群心智發展的負面影響,2024年這一詞被擴大解釋為年輕人因社群媒體與短影音影響,變得不關心現實、追求膚淺刺激,甚至缺乏批判思維,青年價值觀逐漸變遷。而抖音作為全球最受年輕人歡迎的短影音平台,不僅影響青年的價值觀,也成為詐騙集團與不法分子利用的工具,對台灣與國際社會安全造成巨大挑戰。
台灣年輕族群大量使用抖音、Instagram Reels、YouTube Shorts等短影音平台,這些內容通常以極短時間提供娛樂,例如:「腦洞系」搞笑片、炫富影片、極端愛情故事等,這些內容容易讓人沉迷,短影音文化與「腦腐」現象,讓世代青年難以培養深度思考,導致青少年注意力碎片化。短影音的特性讓年輕人習慣快節奏內容,便難以專注於長時間閱讀或學習;在價值觀上由於部分內容強調「炫富即成功」、「顏值決定一切」、「戀愛至上」……等,使年輕人過度追求表象價值,忽略務實努力的重要性,更有些資訊真偽難辨,許多短影音為博取流量而誇大甚至捏造內容,影響年輕人對真實社會現象的認知。青年的「腦腐」現象讓美國政府擔憂影響國家安全與對青年心理的不良影響,考慮全面封禁抖音,目前已有許多研究亦顯示短影音讓年輕人更容易焦慮、抑鬱。
另外一害,「抖音與詐騙是數位犯罪的溫床」,抖音不僅影響青年價值觀,還被犯罪集團利用,成為詐騙與洗腦的工具。從「假投資廣告」到「感情詐騙」,短影音平台成為詐騙手法進化的助力。
台灣近期出現許多抖音相關詐騙案例,包括:假投資詐騙,詐騙集團透過抖音短影音,展示「一夜致富」的假案例,誘導年輕人加入非法投資平台,造成大量財務損失;交友詐騙,「殺豬盤」手法盛行,詐騙犯透過抖音建立戀愛關係,再誘騙受害者匯款或投資;虛假折扣廣告,許多帳號以「限時特惠」吸引年輕人購買商品,實際上為詐騙集團設計的假網站。根據台灣刑事局報告,2024年因短影音詐騙受害者平均年齡下降,許多大學生甚至高中生因輕信這些內容而陷入財務困境。
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報告指出,短影音廣告詐騙使美國年輕人損失超過數十億美元,主要手法包括假投資、加密貨幣騙局等;東南亞國家如,柬埔寨、緬甸等地的詐騙集團利用抖音吸引年輕人從事非法工作,如:「高薪打字員」實則是人口販運騙局,顯示抖音詐騙橫行國際。
面對這些挑戰,各國政府、企業與個人應採取多重措施,以減少「腦腐」文化的負面影響並打擊詐騙活動:政府層面可以加強法規與教育及限制未成年使用,台灣可借鑑中國的「青少年模式」,對短影音平台設置使用時間限制,並加強家長監控機制,透過強化媒體識讀教育;學校應增設「數位媒體識讀」課程,幫助學生辨識短影音內容的真偽,提高批判思維能力。此外,政府應與社群平台合作,加強審查詐騙廣告,並提供更多檢舉機制與防詐騙教育;社會企業短影音平台應加強內容審查,提升平台責任與技術監管,抖音、YouTube等平台應設置更嚴格的演算法,減少低質或有害內容的曝光率。企業應開發AI系統,主動偵測並封鎖詐騙帳號與假廣告。
全球進入數位時代,未來充滿機會、挑戰與陷阱。「腦腐」、青年危害、抖音與詐騙問題在台灣與全球都造成嚴重影響,短影音雖帶來娛樂,但也對年輕人的價值觀、注意力與財務安全造成風險,這是數位時代的雙面刃。年輕人應學會對短影音內容加以判斷的能力,避免盲從與無條件相信網紅言論,提升自我保護意識,培養批判思維能力,慎選資訊來源。尤其,鼓勵年輕人閱讀長篇深度報導,而非僅依賴短影音吸收知識,提高防詐騙警覺,看到高報酬投資或過於完美的愛情故事時,應先查證,避免成為受害者。政府立法規範、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個人提高警覺,才能在數位時代中打造更健康的網路環境與社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