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08

主計總處8日公布12月份消費者物價總指數(CPI),較上月跌0.50%,經調整季節變動因素後跌0.29%,年減0.05%,為14個月以來首次負成長,全年平均漲1.35%。
主計總處表示,主因是食物類、交通及通訊類等價格均較去年同期下跌所致,此為短期現象,國內物價仍溫和穩定,沒有通縮疑慮。
徐健中說明,去年12月CPI轉呈下跌是受到許多因素影響,一是國際原油價格下滑,使得油料費由11月的漲勢轉呈下跌,另菸稅調漲,香菸價格漲幅持續縮小,削弱CPI的成長力道。加上去年12月冬季服飾處消,以及蔬果跌幅擴大,導致12月CPI總指數成長率年減0.05%。
觀察12月CPI七大類變化,教養娛樂、食物類、交通通訊及衣著類等4大類CPI年增率均下跌,其中,以衣著類年跌1.17%、跌幅較大,交通及通訊類年減1.02%,食物類年減0.61%;而雜項、居住及醫藥保健類成長。
徐健中表示,雖然去年12月CPI負成長,不過,扣除蔬果、能源後的核心CPI後年增0.52%,顯示物價相當穩定,僅單月受短期因素影響,且2018年全年CPI年增1.35%,維持成長走勢,整體而言,物價溫和平穩。【記者 許經國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