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爾街日報》報導,美企第三季獲利再傳佳音,不過營收成長放緩。各方憂慮關稅將衝擊企業運營,報導引述Factiva的業績電話會議指出,9月中旬以來約130家標普500指數成分股公司的業績電話會議,高管或分析師提到「中國貿易」或「貿易戰」的次數約600次,其中約4分之1的公司至少6次提到了這兩個詞。
據金融數據公司Refinitiv,標普500指數成份股公司第3財季每股收益可望較上年同期增加27.1%,增幅連續第3個季度接近或超過25%。但分析師們表示,第3財季利潤增幅有3分之1來自去年美國的企業減稅政策,此一趨勢明年可能難以持續。而標普500指數成分股公司收入可能將增加8%,雖然仍高於近年平均水平,不過增幅低於前3季。
目前關稅已經開始打擊部分美企,記憶體大廠美光(Micron)指出,關稅將可能讓該公司本季毛利減少0.5~1%,而全年毛利則可能減少1.4%。五金暨電動工具商史丹利百德(Stanley Black & Decker)也表示,關稅、原物料成本提高及匯率變動,壓縮毛利,今年額外支出的成本達 5,000萬美元,明年可能增至2.5億美元。
ZeroHedge則報導,高盛首席股票策略師David Kostin表示,川普對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開徵10%關稅,直到9月24日第3季季末才生效,因此對第3季美企財報衝擊輕微。而川普威脅,如果中美談判沒有進展,明年初 2,000 億美元的中國商品關稅稅率將升至25%。Kostin呼籲大家關注2019年美企毛利關稅稅率提高、勞動市場吃緊及債務成本提高的三大壓力。
另據Tariffs Hurt the Heartland聯盟營運下的組織統計,美國企業9月支付44億元的關稅,比去年同期增加50%以上,而這項增加大部分是由川普對中國進口商品和國外鋼鐵及鋁的加徵關稅的14億元所推動。聯盟發言人布斯塔尼(Charles Boustany)表示,美國企業、農民及消費者的成本大幅上升只是剛開始。
此外,因為各國對美國產品加徵關稅進行反擊,美國出口也受到影響,從大豆、威士忌到奶酪,受報復性關稅影響的產品出貨量較上年減少25億元、26%,且這些數據還沒有完全反映出對中國商品加徵的最新一輪關稅。另據分析,不受這些關稅限制的產品則保持穩定。【記者 鄭惠慧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