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

2024德國跨媒體藝術節(transmediale)即日起在柏林登場,展開為期3天的論壇、展覽、影像放映及音樂演出,今年駐德國代表處文化組與展方合作,將於2月3日放映新媒體藝術家蘇匯宇首部長片《未來的衝擊-永恆的消逝》,向國際呈現當代數位藝術發展的臺灣觀點。

《未來的衝擊》...

2024台北國際書展即將於2月20日至25日於世貿一館1樓舉辦,主題為「閱讀造浪」,主題國為荷蘭。

文化部表示,書展除荷蘭主題國,另規劃童書主題館、數位主題館、書展大賞館、文學書區、公民書區等展館及書區。其中,公民書區十分特別,將有一區擺放微型出版者作品,...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為推動傳統工藝活化及健全工藝產業,2022年底於高雄佛光山策劃之「寺廟就是一座工藝博物館」特展獲得熱烈迴響後,續以傳統寺廟建築工藝文化為內容,規劃「神ê厝 咱ê廟-臺灣寺廟工藝」立體書。書中內容涵蓋石雕、木雕、彩繪、剪黏、交趾陶和刺繡等傳統工藝介紹,...

學校有七成弱勢學生,孩子普遍對未來缺乏想像,花蓮縣化仁國中教務主任蔣佳珈知道,光僅僅是「快樂」,無法讓孩子的後半輩子生活無憂,所以她送給了孩子「閱讀」與「思辨」兩項武功秘笈,讓他們出社會以後,走到哪裡都派得上用場。

每天清晨時分,太平洋的旭日從東方昇起,...

美國影藝學院於美國時間1月23日公布導演江松長所執導紀錄短片《金門》挺進最佳紀錄短片獎前5大強片,強勢問鼎奧斯卡。得獎名單將於美國時間3月10日頒獎典禮中揭曉。

文化部長史哲恭賀《金門》取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獎前5強並表示,繼2021年導演鍾孟宏執導《陽光普照》...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科博館)2024年迎來生命科學廳華麗的轉身,全新的《奇幻自然》常設展正式在1月19日開幕!展區共有5大主題,由近20位科學家投入策劃,展場有可手動操作的機械魷魚、恐龍蛋、家中常見的「蟲住民」模型、數百件栩栩如生的動物標本展示,還有一件逾400歲的巨大臺灣雲杉。...

第25屆瑞士「日內瓦黑電影國際獨立影展」(Black Movie, Le Festival International de Films Indépendants de Genève)1月19至28日登場,今年與駐法國臺灣文化中心合作,以《佇足臺灣》(Arrêt Sur Images...

2024台北國際書展將於2月20日至25日於世貿一館舉行,主題為「閱讀造浪」,主題國為「荷蘭」。

今(17)日記者會,文化部政務次長李靜慧表示,去年文化部長史哲在台北國際書展開幕說這是一場盛大的文化重逢,而文化重逢也非常適合形容今年的由荷蘭擔任書展主題國。...

首次常態化發放的16-22歲文化成年禮金,將於1月20日開放領取使用,去年18-21歲成年禮金也將可持續使用到6月30日。為呼喚去年還未領用的20萬及今年即將新加入領用的16-18歲60萬青年,踴躍領取文化幣,文化部15日公布,文化幣邀請碼功能上線,即日起已領取文化幣的青年朋友,...

出身於綠蠵龜的故鄉——澎湖望安島的馬公市中興國小陳智賢校長,發掘偏鄉孩子的特長,打造學校特色,在師資較不穩定、資源相較有限的離島,善待每一個孩子,透過團隊合作讓每個孩子都有表現的舞臺和動力,讓學生、老師、家長、社區都有感,在少子化浪潮下,成功留住學生,為離島孩子開啟一片天,並獲師鐸獎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