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總統蔡英文4日接受美國《華爾街日報》專訪,針對兩岸關係、台美關係及南海爭議等議題回應媒體提問,總統特別強調在兩岸關係上,她的承諾不變、善意也不變,但「不會屈服在壓力之下」,也「不會走到對抗的老路上去」。
總統表示,針對兩岸關係,兩岸應該要回到520之後那段時間,雙方盡力維持理性及冷靜的立場,儘快坐下來談,找出一個雙方都可以解決的辦法,但是不希望在雙方有意義地會談時,受到政治框架的影響。她希望中國不要誤判、誤認情勢,認為台灣會向壓力低頭。她重申會盡最大努力維持現狀,善意不變、承諾不變,既不會在壓力下低頭,也不會走回衝突與對抗的老路。
談及經貿議題,總統認為兩岸的經濟互補性已經慢慢減少,雙方其實愈來愈是一種競爭關係。台灣經濟必須進行結構性的調整,把以前注重在工業生產、製造上面的效率,轉向一個更重要的價值取向的目標,也就是「創新」。希望台灣以創新的能力、現有的工業基礎、以及技術研發的能量,再次促使台灣經濟升級、轉型,讓台灣更有國際競爭力。另外一方面,東南亞及南亞國家與台灣經濟互補性更高,也希望推動「新南向政策」,再次強化與東南亞與南亞國家經濟、貿易及文化上面的連結。
在國際交往上,總統則強調實質關係的重要性,無論是有邦交還是沒有邦交的國家,台灣跟這些國家在發展關係的時候,重的是實質的關係,追尋的是市場邏輯,如果市場或經濟上存在互補性,這個關係就必須去發展,讓經貿關係與實質關係上,能夠產生一種互利互惠的關係。台灣也會盡力強化與其他國家的關係,並盡其所能貢獻國際社會,以爭取國際支持,讓台灣可以更積極、更有意義地加入國際社會。
談到台美關係,不論川普或希拉蕊贏得下個月的美國總統大選,都會維持台美長期以來的關係,尤其非常期待在美國新政府成立之後,對於《台灣關係法》跟過去的六項承諾都能繼續維持,同時根據《台灣關係法》依照台灣的需求,能繼續提供台灣所需要的防禦性武器。
針對南海諸島與相關海域的問題,總統則說明,台灣的相關主張符合國際法與海洋法的相關規定,也主張南海爭議應該由多邊協商來解決,並希望所有的國家能確認台灣是這個南海爭議中相關的當事人,並參與多邊協商。台灣也將持續強化在這個區域的角色,包括海上救難、人道救援、科學研究等,將現在台灣實際占領的太平島作為救助或研究功能的基地。【記者 黎明曉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