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綠色能源概念轉化實際應用

教育部能源教育科技聯盟中心計畫指導的「2016生質能源創意實作競賽」,鼓勵學生發揮創意與實驗精神,把創新的綠色能源概念轉化為實際應用。大葉大學(Da-Yeh University)生物產業科技學系副教授吳建一帶領學生團隊並與逢甲大學學生跨校合作的「高效產沼氣固定化菌體顆粒」,以固定化技術縮短甲烷菌生成時間,勇奪第二名;「固定化微沼顆粒去除染整廢水之汙染物並合成生質柴油」,用藻類淨化水質,繼而發展為生質柴油,榮獲佳作。

此次獲得生質能源創意實作競賽第二名的「高效產沼氣固定化菌體顆粒」,是大葉大學實驗室一年前與逢甲大學合作生質能源研究的成果。石油短缺的危機促使世界尋找替代性能源,汙泥含有厭氧菌,發酵過程會產生沼氣,而沼氣可以用來發電。一般汙泥中的甲烷菌生成要三個月,他們透過獨門配方製作固定化顆粒,提高產生甲烷的反應速度,只要一個半月就可產生沼氣,足足縮短了一半時間。

獲頒佳作的生科系碩士生吳信諺表示,用懸浮微藻處理工業廢水,雖然可以淨化水質,但藻類不易回收。「固定化微沼顆粒去除染整廢水之汙染物並合成生質柴油」是將微藻生質柴油的生產與廢水處理結合,一方面固定化微藻來淨化廢水,藉由固定化技術改善不易回收的問題,另一方面,回收的藻類富含油脂,代謝後可進一步製作生質柴油。經此技術處理後的汙水符合排放標準,可當生活汙水處理,不會汙染環境。【記者  鄭昱庭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