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級古道、山岳專家楊南郡27日清晨因病辭世,享壽85歲。農委會主委曹啟鴻表示,他對台灣山林古道的貢獻令人感佩,農委會林務局將立即啟動申請褒揚令的作業。
曹啟鴻獲知楊南郡病逝消息後,深感惋惜與不捨,他指出,楊南郡是帶領我們走入文化歷史與地理空間時光隧道的先行者,更開啟了台灣人的生態視野、自然涵養及豁達心胸。
楊南郡1931年出生於台南龍崎,二次大戰時志願前往日本當少年兵,終戰後在日本奮力求生1年,搭船回台灣;國中開始學習中文,1955年畢業於台大外文系,先後在美軍單位及美國在台協會任職;曾獲東華大學授予榮譽博士,台灣大學傑出校友。
熱愛登山活動,70年代即完成台灣百岳攀登,並開拓許多空前絕後的新登山路線,包括縱走奇萊連峰的卡樓羅稜線,並由奇萊北峰直下次基里溪、自卑南主峰至大武山連登中央山脈主稜、自陶塞溪溯登南湖大山、從馬伯拉斯山北壁直接攻頂以及由小瓦爾溪直登中央山脈東南稜等。
楊南郡從山林和古道開始關心台灣的歷史,是台灣古道研究的先驅,從事古道調查40餘年,對台灣南島語族文化、史蹟遺址以及雪霸國家公園登山步道系統等頗有研究,最著名之一即位於玉山國家公園內的八通關古道。此外,還提倡德國「漂鳥運動」精神,鼓勵青年在自然中歷練生活能力。
著作及譯註多達30幾本,為台灣古道與文史調查的領航者,散文作品有「與子偕行」與「尋訪月亮的腳印」等﹔譯註有「生番行腳」、「山、雲與蕃人:台灣高山紀行」、「台灣原住民系統所屬之研究」、「台灣踏查日記」與「台灣百年前的足跡」等。曾獲中國時報報導文學獎、年度文學推薦獎、聯合報年度十大好書獎與中國時報文學獎最高推薦獎,還曾獲1999年教育部原住民學術著作漢譯獎以及第1屆台灣傑出文獻工作獎。
近年受林務局委託,完成霞喀羅古道、能高越嶺道以及阿里山鄒族古道系統等踏查,並與夫人徐如林把古道與台灣歷史撰寫成國家步道歷史叢書,讓民眾認識古道的人文與台灣的歷史。
2014年起因癌症進行治療,儘管重病在身,仍創作不輟,今年6月並親自出席與妻子徐如林合著《合歡越嶺道:太魯閣戰爭與天險之路》新書發表會活動,呼籲大眾走入山林,體驗發生在台灣這塊土地的故事。林務局表示,楊南郡即使在癌症末期,仍猛力地燃燒生命,他對古道調查充滿熱情,令人佩服,病逝前2個月還親自帶領林務局人員踏查合歡越嶺古道,把古道真實的歷史呈現給社會大眾。
林務局表示,已將他生前最後踏查古道及新書發表的影片上傳YouTube,後續並將與夫人徐如林共同討論,規畫舉辦古道演講與展覽,帶領讀者一起穿越時空,緬懷楊南郡及發生在台灣土地血肉交織的故事。【記者 謝采耕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