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y Willy Fautré*
作者:威利.福泰
作者介紹:
威利·福泰(Willy Fautré)
曾任比利時教育部內閣代表與比利時議會代表。 1988年,他在布魯塞爾創辦了非政府組織 「人權無國界」,並任主席至今。人權無國界致力於捍衛人權,包括歷史宗教、非傳統宗教以及新興宗教團體成員的人權。人權無國界是一個非政治性的組織,獨立於所有宗教。
威利·福特先生對25個以上國家的人權和宗教自由問題進行了實況調查,在多所大學舉辦宗教自由及人權主題的講座,還在一些大學刊物上刊登過多篇關於政教關係的文章。此外,他經常在歐洲議會舉辦會議,其中不乏關於中國宗教信仰自由問題的會議。他多年來一直在數家歐洲機構、歐安組織以及聯合國推動宗教自由的倡導工作。
五月初,國際記者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Journalists)發表了第23屆《南亞新聞自由年度報告》,標題為《民主前線:政治動盪中的媒體》。
這份報告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挪威記者協會、歐盟執行委員會以及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的支持下完成。報告涵蓋了阿富汗、孟加拉、不丹、印度、馬爾地夫、尼泊爾、巴基斯坦和斯里蘭卡的新聞自由狀況。
報告中記錄了過去12個月內共250起媒體權利侵害事件,包括針對20名記者和媒體工作者的蓄意殺害。這一數字相較於2023至2024年間的8起死亡事件,顯示出驚人的增長。該地區的記者面臨攻擊、逮捕和拘留,至少有70名媒體從業人士被監禁或拘留,另有超過190人遭受攻擊、威脅或騷擾,加害者通常來自執法機構。截至報告發佈時,仍有至少19名記者被關押。
關於臺灣,國際記者聯盟指出,去年臺灣中央社(CNA)的記者被拒絕發給世界衛生大會(WHA)的採訪許可,據報導,官員要求他們出示「中國護照」。隨後,國際記者聯盟(IFJ)與其屬組織台灣記者協會(ATJ)共同呼籲聯合國和世界衛生組織維護新聞自由,並應允許記者和媒體工作者入場採訪,不應因其國籍而有所限制。
保護記者委員會(CPJ)也聲援了被禁止參加世界衛生大會的臺灣媒體。
今年3月1日,位於倫敦的Article 19發布了一份新聞稿,指出中國數位權威的網路安全模式對印太地區帶來的威脅。他們的回應是:「要對抗中國的網路規範,我們必須支持臺灣。」
在無國界記者組織最新發布的2025年度報告中,臺灣在180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27名,排名倒數三名分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北韓和厄立垂亞。
在該報告中,臺灣被描述為一個自由民主國家,也是全球第21大經濟體,並且「大致上尊重媒體自由的原則。然而,台灣的記者仍然受到高度對立的媒體環境影響,該環境以聳動的報導和追求利益為主導。」
聳動主義是一個關鍵詞。一方面,如統計數據所示,新聞記者和媒體機構確實常常成為各種政治壓制的受害者,面對商業勢力和私人利益的干預,他們的行動空間不斷被壓縮,這是事實,他們理所當然地可以對此提出抗議。但另一方面,媒體和記者也可能成為聳動報導的幫兇,因為這類報導能夠帶來銷量與關注。當他們的報導是基於深入調查和客觀分析時,這樣獨家新聞是值得讚賞的。但若是為了銷量而扭曲、操控,甚至捏造事實,那就是可恥的行為,因為這樣玷汙了他們職業的崇高。不僅如此,這樣的行為還會對許多人的生活造成重大傷害,而這些人卻往往在言論自由的保護傘下逃避責任。
不幸的是,太極門及其弟子在這方面有著許多親身經歷。在他們的個人和職業生活中,弟子們曾是帶有貶義標籤和錯誤陳述的受害者,這些手法只是為了吸引觀眾的關注和銷售。一些記者和媒體對他們所承受的污名化、敵意、不容忍以及傷害負有責任。帶有偏見和虛假的指控、假新聞,有時甚至是公然的謊言,被公諸於眾,不經調查或事實查核,即便不是出於故意,也僅僅是為了吸引關注。
憑藉他們的經驗,太極門弟子可以且應該在其他受害者的幫助下整頓媒體,利用臺灣媒體監管機構和監督機構的協助,依據職業倫理規範對媒體進行清理---不是審查,而是清理。如果他們這麼做,他們的痛苦就不會白白承受。
原文連結:
https://bitterwinter.org/the-media-impact-on-forb-and-the-tai-ji-men-c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