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通訊平臺 強化通訊應變韌性

數位發展部24日在臺東縣鹿野高台舉辦「高空通訊平臺測試與展示」,首度以臺灣國產國造的繫留型高空氣球建置近地高空通訊平臺,展示高空通訊平臺在災害發生後迅速恢復通訊的應用潛力,強化臺灣通訊應變韌性。

展示的高空通訊平臺可升空至800公尺的高度並穩定停留,提供半徑達11公里的地面網路覆蓋;搭載獨立的能源供應裝置,採用氫燃料電池作為主要能源來源,確保即使在長時間運作下,依然能夠提供穩定可靠且低汙染的電力供應。

高空通訊平臺並具備50公斤的載重能力,使其有更多的設備選項,從而增強其應用彈性,可因應更多的使用情境。此外,該平臺能持續滯空超過14天,長時間提供穩定通訊服務的能力,極大提高災害期間的通訊恢復效率,並大幅度提升災區與偏鄉地區的通訊能力,減少數位落差。

該項技術突破將大幅強化臺灣面對天災與重大事件的應變能力,尤其在基礎設施受損時,能夠快速恢復通訊,協助災後救援與公共安全保障。此外,高空通訊平臺未來亦可運用於偏遠地區,解決當前數位落差問題,實現更普及的通訊服務。【記者  鄭昱庭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