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2
近日,科學家在火星赤道附近的巨型火山群上首次發現了晨霜,這一意外發現為火星上的水源分布提供了新線索,將對未來的人類太空探索計劃帶來重大影響。相關的研究報告,已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Nature Geoscience)期刊上。
在歐洲太空總署(European Space Agency,ESA)「微量氣體探測器」(Trace Gas Orbiter)所拍攝的火星照片中,清晰可見晨霜的蹤跡。這些結霜的現象出現在火星赤道附近的薩錫斯高原(Tharsis plateau)上,包括奧林匹斯山(Olympus Mons)在內的高聳火山山峰和火山口。這一發現證明了火星巨型火山的局部大氣環流在水體於火星表面和大氣間的交換中扮演了關鍵角色。
研究顯示,晨霜的形成是由火山側面風將地表潮濕空氣帶至高海拔處,在低溫下凝結而成。科學家運用氣象模型模擬發現,這些霜是由水而不是二氧化碳組成,並推測塔爾西斯火山(Tharsis)上或許會形成約15萬噸水冰,每天在火星冷季與大氣之間交換。
巴黎的薩克雷大學(Paris-Saclay University)教授施密特(Frederic Schmidt)指出,這些霜凍可能對未來火星任務至關重要,因為它們可以還原成水供人類使用,或分離氧和氫以用於火箭燃料。這些發現不僅對了解火星水的存在和移動方式具有重要意義,還可能為尋找火星生命跡象提供關鍵線索。
雖然火星上的水主要以冰或蒸氣形式存在,但此發現證明了在熱帶地區也能形成霜的可能性。這將有助於科學家更全面地理解火星上的水體動態,進一步揭示這顆紅色星球的秘密。【記者 鄒弘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