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最近宣布,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發現到現存已知最遙遠的星系,名為「JADES-GS-z14-0」,形成於大爆炸後約2.9億年。這項發現標誌著早期宇宙研究的一大突破,進一步加深了我們對「宇宙黎明(Cosmic Dawn)的理解。
從2022年啟用以來,韋伯太空望遠鏡以其前所未有的觀測能力,為科學界帶來了許多重大發現。「JADES-GS-z14-0」的發現是由國際天文學家團隊於2023年初首度確認的,並經進一步觀測證實其紅移值為14.32(光的波長是正常長度的14倍),這意味着該星系的光在到達地球前,已被宇宙膨脹拉伸至紅外線區域。
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CfA)的研究人員指出,這個星系的光主要來自大量年輕恆星,而非超大質量黑洞,這顯示出早期宇宙星系形成速度之快。與此同時,韋伯太空望遠鏡的「中紅外儀器」(MIRI)還探測到了這個星系發出的強電離氣體,顯示出該星系中富含氫氣和氧氣。
該團隊也發現了另一個名為「JADES-GS-z14-1」的星系,其光譜的紅移值略低於「JADES-GS-z14-0」,但同樣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這兩個星系的亮度和規模令人驚嘆,「JADES-GS-z14-0」的直徑超過1600光年,質量達到太陽的數億倍。
研究助理教授海因萊恩(Kevin Hainline)形象地描述道:「如果將宇宙比作一部兩小時的電影,這些星系就出現在前兩分半鐘。」這些觀測結果不僅挑戰了現有的理論模型,也為未來的宇宙研究提供了寶貴的數據。
韋伯太空望遠鏡的這個發現,為人類探索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新的視角,揭示了宇宙在最初幾億年間的壯麗景象。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表示,未來將繼續利用韋伯望遠鏡進行更深入的觀測,以揭開更多宇宙早期的秘密。【記者 鄒弘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