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欲谷底翻身

2023年年初以來日本經濟成長明顯反彈上升。從1991-2021的30年日本平均年度GDP成長率大約落在0.9%,還有幾個年份的成長率為負,甚至在2009年創下-5.7%的最低紀錄。然而在今年前三季日本GDP換算成年成長率高達1.7%,將近是過去30年平均值的2倍,其中三大因素是-入境日本旅遊大幅增長、日圓貶值商品出口匯差、以及淨出口對GDP成長的提升將近0.7%,而前三季日本汽車出口成長將近16%;1~10月份外國遊客人數也已超過2019年同期的數量。

此外,就業市場需求強勁,也是提升GDP的1劑強心針。1991-2021年,日本求才比率(招聘人數/求職人數)大約是0.9左右,平均失業率高達4%。但截至2023年9月日本的有效求才比率上升至1.3左右,失業率更是下降到低近十年來最低(約2.6%),與此同時日本政府還積極放寬移民政策,所以能達成如此低的失業率實屬不易。

日本目前通膨持續高於3%,1990-2021年平均CPI成長僅為0.1%,但截至2023年10月,CPI已經連續15個月在3%以上;其中核心CPI更是連續7個月保持在4%以上。另外,2023年春季勞資協商中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呼籲通過促進「薪資與物價的良性循環」來重振日本經濟,最終勞資合意漲幅達到3.9%,創下近30年來最高水平。

通膨上漲也會影響人民的消費行為。今年以來零售部門商業銷售額年成長率持續在4%以上,遠高於近20年的平均成長率0.64%。

不論是中央或地方政府,日本產業鏈的重組也著重在吸引外資投資日本,就比如移民政策放寬、外資稅收優惠、創新激勵補貼等。這些政策作用下,2020年日本外商直接投資金額成長至6.7萬億日圓,實現53%的成長。疫情衝擊下2021年收縮至3.8萬億日圓,但是2022年立刻反彈至6.4萬億日圓。

多名銀行專家也表示,日本央行實施貨幣緊縮政策的可能性已出現,預計明年第1季或第2季初日本央行就會取消負利率政策,而日本央行行長植田和男則暗示,任何政府政策更動的前提都取決於民眾薪資成長是否可以趕上經濟通膨的壓力。【記者 鄭惠慧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