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接受《彭博》專訪 傳達他是「理性、穩健的領導人」

副總統賴清德7月27日在總統府接受「彭博商業周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外媒專訪,而訪談影片在台北時間8月15日清晨於《彭月博電視台》首播,《彭博新聞》同日也刊出賴清德的專訪,並發布賴清德為下期《彭博商業周刊》封面人物,並以「總統選舉領先者」形容賴清德。

賴清德專訪中表示,「和平是我們的目的地,民主是我們的指南針」,而台灣安全議題是國際的議題,在印太區域整體的和平,與周遭所有的國家利益皆有關連,未來將加深與理念相近的民主國家共同合作,以維護區域和平,並指出將致力維持台海現狀,以及穩健提升台灣安全,而台海的緊張其根源來自中國,台海一旦情勢趨於危急時,相信美國等全球民主國家應當知道如何因應。

身為競選總統的賴清德專訪當中傳達,他是一位「理性、穩健的領導人」,他知道台灣該怎麼去因應所面臨的種種挑戰,了解台海議題在本質上嚴肅且複雜,必須以理性、穩健的領導風格來面對,讓台灣在地緣政治變局中能繼續順利往前走。

賴清德強調,這場總統選舉分為兩條路線,一條則是與國際持續交流合作、並深化民主的道路;另一條則是往回頭走,去接受一個中國的原則,與中國站在一起。賴清德表示,他永遠歡迎能與對岸共同推展和平的機會,但前題是北京未放棄武力企圖之前,台灣仍會持續提升國防能量,與民主夥伴並肩嚇阻來自中國的各項挑戰,他有決心能捍衛國家的利益,也能維持區域穩定的責任。

賴清德表示,未來若有機會能當選總統,將會以人民的利益作為第一優先,並帶領國家持續進步,造福人民讓大家能夠安居樂業。這回賴清德的專訪,具涉外人士分析,他已被視是台灣未來的領袖,也展現國家領導人的格局,傳達著兩岸議題的穩健立場,充分展現「準總統」的高度,以及已準備好如何帶領台灣的決心與能力。【記者 黎明曉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