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暴力和霸凌影響全球三分之一學生

今年11月5日是首屆反對校園暴力和霸凌(包括網路霸凌)國際日。教科文組織總幹事阿祖萊發表致辭,希望這個國際日成為全球提高對認識校園暴力和霸凌問題的重大契機,讓人們認識到危害的規模及儘快得到終止的必要性。無論是學生、家長、教育界人士還是普通公民,打擊校園暴力和霸凌,人人有責。

阿祖萊表示,保護學校免遭任何形式的暴力,打擊霸凌行為,是目前全球的重大問題,最近在阿富汗、布吉納法索、喀麥隆、巴基斯坦以及法國的學校發生的各種襲擊事件提醒著我們,霸凌給世界各地數百萬兒童造成巨大身心傷害。

「我們必須強有力地重申:儘管霸凌有時是一種被忽略、淡化或無視的現象,卻構成一種真正的危害。」

2019年出版、遍及144個國家調研情況的教科文組織《數位背後:結束校園暴力和霸凌》研究報告指出,全球有近三分之一的學生表示,最近一個月至少受到過一次罷凌,這揭示出問題的嚴重程度。

每個月幾乎都有三分之一的學生在學校被同年齡層至少霸凌一次;同樣比例的學生會受到肢體暴力的影響。校園暴力和霸凌大多由同年齡層造成,但在某些案例中,教師和學校職員也會參與其中,迄今全球仍然有67個國家允許學校體罰學生。

霸凌的後果首先影響到學生的學業,受害者缺課可能性是其他人的兩倍,學校成績也因此受到影響。在77個國家的一項調研顯示,霸凌行為對女生的數學和科學考試成績產生負面影響。除了學業影響,霸凌行為還會影響到學生的福祉和健康,受害者感到孤獨、夜不成眠,甚至產生輕生念頭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兩倍。

網路霸凌也有日益增長的現象。根據來自7個歐洲國家的資料,2010年至2014年間,11歲至16歲的少年兒童成為網路霸凌受害者的比例從7%上升到12%

「因為許多國家仍然處在隔離禁足狀態,因此霸凌現象也轉移到網路空間,我們必須加倍努力。雖然網路霸凌發生在虛擬世界,但對兒童的健康同樣會產生非常真實的影響,因為在數字背後,隱含著無法忍受的悲劇,受阻的學業歷程,甚至被永久摧毀的生活。」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會員國體認到任何形式的校園暴力都會侵害兒童和青少年的受教育權和身心健康,故將每年11月的第一個星期四定為「反對校園暴力和霸凌(包括網路霸凌)國際日」。【新聞來源聯合國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