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合國6月18日發出警訊,由於各國未能有效落實兒童保護措施,全球每年有近10億兒童遭受身體暴力、性暴力或社會心理暴力,導致受傷、殘疾或死亡,占全球兒童總數的一半,而新冠疫情和防疫措施可能使情況進一步惡化。
聯合國今天發佈了首份題為《2020預防兒童暴力侵害全球情況》的報告,追蹤155個國家在預防和應對兒童暴力侵害的進展。報告指出,雖然有88%的國家已經制定關鍵法律保護兒童免遭暴力侵害,但僅有47%的國家表示落實執行相關法律。報告還包含全球首份針對18歲以下兒童遭殺害情況的評估,發現2017年共有約4萬名兒童成為兇殺案件的被害人。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表示,“從來沒有任何藉口能為暴力侵害兒童的行為辯解……保護兒童的健康和福祉,是保護我們共同的健康和福祉的核心關鍵,關係現在和未來。”
兒基會執行主任福爾表示,“暴力侵害兒童的行為本就十分普遍,而眼下情況正在惡化。防疫封鎖、學校關閉和外出限制,使太多的兒童被迫與施暴者共處一室,失去學校這一安全場所。國際社會迫切需要在疫情期間和危機過後更加努力,保護兒童安全,包括指定專業社會服務工作人員,以及擴大兒童求助熱線等。”
資金和專業能力不足導致兒童保護進展緩慢
調查發現在一系列預防兒童暴力侵害的措施中,僅入學率一項顯示普遍的進展,有54%的國家表示,大批兒童通過進校求學遠離暴力。有32-37%的國家表示受害者能夠獲得支援服務,有26%的國家為父母和監護人提供支援項目,21%的國家展開糾正侵害兒童的陳規陋習,還有15%的國家為提供兒童安全環境而努力。
此外,雖有83%的國家對暴力侵害兒童行為進行資料統計,但僅有21%的國家針對統計結果設立預防工作的基準和目標。
報告同時指出,雖然有近80%的國家設立預防暴力侵害兒童的國家行動計畫和政策,但僅20%的計畫獲得充足的資金,或擁有可供衡量的具體目標。缺乏資金和相關專業能力可能是導致方案落實緩慢的部分原因。
新冠疫情導致網路霸凌增加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阿祖萊表示,“在新冠疫情肆虐和學校關閉期間,我們發現網路霸凌和仇恨有所增加。現在,隨著學校逐步重開,有些兒童已經產生不敢重返課堂的恐懼。讓學校成為每一名兒童的安全環境是我們的共同責任。我們需要採取集體行動,在全社會阻止校園暴力。”
各項包括關閉學校的防疫措施,讓受害者在尋求親人、朋友或專業支持方面受到更多挑戰,同時也影響他們應對疫情危機和全新生活方式的能力。在疫情期間,兒童虐待以及親密伴侶間施暴問題求助熱線的諮詢數量都急劇上升。
同時在疫情期間,網路成為兒童學習、遊玩和獲得支持的關鍵平台,但霸凌、性剝削以及其他有害的網路行為也呈現增長趨勢。
秘書長暴力侵害兒童問題特別代表姆吉德(Najat Maalla M’jid)表示,“在最終報告’出爐’之際,防疫封鎖措施使得原已有限的兒童保護服務進一步受到影響,兒童在各種形式的暴力面前顯得更加脆弱。要應對這場危機,兒童權利和保護領域的相關部門統一架構是一個關鍵。政府、雙邊和多邊捐款方、民間社會、私營部門,以及兒童團體都需要充分地調動。傾聽兒童的觀點並將其納入考量,以確保對兒童實施有效的保護,讓每一名兒童都能茁壯成長、充分實現自身潛能。” 【新聞來源聯合國新聞中心】